美文网首页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里的潇洒人生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里的潇洒人生

作者: 潇潇暮雨_4fca | 来源:发表于2020-02-27 17:14 被阅读0次

    细数中华民族历史,在各领域登峰造极者灿烂如星汉,而在各个领域均登峰造极者寥若晨星。苏东坡便可以说是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不仅如此,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写道:“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我希望在读到《苏东坡传》的时候,尝试从苏东坡的身上找到永恒的启迪性。

    苏东坡的一生是历代文人追求的一种快乐的人生。这种快乐不仅仅是苏东坡自己一生的快乐,更多的是后人读到苏东坡时作品时所感到的快乐。这种快乐既是儒家所追求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入世态度;还是佛家对于“变”与“不变”的无穷追寻;更是道家对于逍遥无为,期得永生的无限幻想。这些在苏东坡的一生都有所体现。才高八斗,21岁便高中进士,拜入欧阳修门下,本以为一路顺风顺水,可以早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曾想却去卷入了王安石变法的洪流之中。之后便一路坎坷,漂泊无定所。从苏东坡的诗文中能够看到他经历挫折,无奈感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天涯踏尽红尘”、“乱蝉衰草”等等一系列的牢骚。但是如果仅仅是空发牢骚,陷于泥淖那便不是东坡了。“乌台诗案”几陷身死,被贬黄州。他却苦中寻乐,在官舍外,自垦一地,名曰“东坡”,搞起了种植;居所自喻为“雪堂”,在此地“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与友人“夜饮东坡醒复醉”,数次游览赤壁,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之后遭到二度迫害流放岭南,跋涉一千五百里,身无粮资,又无故友。但他“依然故我”,在家中自酿桂酒,与友人游山玩水,研制美食——“烤羊脊”,依山建筑“朝云堂”,种植柚子树,荔枝树,杨梅树等一众树种。即使远在域外——海南儋州。暑湿潮闷,檐老屋漏,依旧自得其乐,在家中烧松脂制墨,并且在山中考订药种,学医制药。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磨难,却能道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名句,更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苏东坡的快乐可以说是对于儒释道杂糅在一起后,所累积的浩然之气。正如他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苏东坡赤壁夜游图

    苏东坡的一生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当他看到百姓因为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之后,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之后,面对惨遭罢黜的风险,依旧毅然决然上书神宗万言书痛斥王安石变法之弊病。在任徐州太守之后,他曾蓑衣草鞋,舍家忘业,和徐州人民一起奋战特大洪水,又曾组织人民开发徐州煤矿,揭开了徐州煤矿史的第一页。在杭州之时,看到百姓遭受病痛折磨却无处问医,遂开设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在惠州之时,引泉入城,让家家都能饮用清冽的泉水。读书为济世救民,居庙堂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无论顺境逆境,心中永怀着“济世爱仁”之心。苏东坡一生最难能可贵之处便是无论遭谁陷害迫害,从来没有怨恨过任何人,从来没有想过报复任何人。当苏东坡面对曾经多次迫害自己的章惇被贬岭南,并无幸灾乐祸与冷嘲热讽。而是写到:“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海康风土不甚恶,寒热皆适中,舶到时四方物多有,若昆仲先于闽客川广舟中准备家常要用药百千去,自治之余,亦可及邻里乡党。”这封信连同他以前给朱寿昌反对杀婴恶俗的那一封信,还有他元佑 七年(一○九二)给皇太后上书求宽免贫民欠债的那一封信,可以算做苏东坡写的三大人道精神的文献。

    苏东坡的一生在当代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苏东坡的一生在与儒释道的融合中,在与名士,高僧,道士的高谈阔论中,在宦海沉浮中,在经历生死之后,在诗文词书画的日夜钻研中实现了超然物外的性格,更是将古代文人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各领域均登峰造极,展现出天才的多面性与丰富性。换句话说:苏东坡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全才,同时他也引领了米芾,黄庭坚等一大批诗书画各领域均通晓的大师的出现。试想当今教育,各学科专业分支越来越细化,培养的人才越来越“精”,技术越来越卓越,可是总给人“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各自埋头于自身领域,对于非本专业的事务毫不关心。急功近利却不愿打开“心扉”。中国当代大多数读书人与苏东坡相比便显得狭隘了。

    苏东坡的这种经历,对于当今时代各学科融合教学,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学习,是否也有其相适应于时代的启迪作用?对于知识广泛地吸收,大胆地融合,不断地创新是否有借鉴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传》里的潇洒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jx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