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民饮茶
《广陵耆老传》:“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竟买。”老姥每天早晨到街市卖茶,市民争相购买,这反映平民的饮茶风尚。
《南齐书·武帝本纪》:“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荼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南朝齐武帝诏告天下,灵前祭品设茶等四样,不论贵贱,一概如此,可见南朝时茶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其它如宣城秦精(陶潜《搜神后记》)、剡县陈务妻(刘敬叔《异苑》)、余姚人虞洪(王浮《神异记》)、沛国夏侯恺(干宝《搜神记》),都是平民饮茶的例子。
两晋南北朝时期,平民阶层的饮茶也越来越普遍。
(五)茶叶生产的发展
《华阳国志?蜀志》载:“什邡县,山出好茶”,“南安、武阳皆出名茶”。什邡、南安、武阳均为四川地名,什邡即今什邡县,南安治乐山,包括今乐山、峨眉、洪雅、夹江、犍为、丹棱、青神诸县。武阳治今彭山县。
傅巽《七诲》提到“南中茶子”,西晋前的南中地区则包括了云贵川交界的大部分地区。《桐君录》记:“酉阳、武昌、庐江、晋陵皆出好茗。巴东别有真香茗。”陶潜《搜神后记》:“晋孝武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中采茗。”
王浮《神异记》:“余姚人虞洪入山采茗。”《荆州土地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东晋裴渊《广州记》载:“酉平县出皋卢,茗之别名,叶大而涩,南人以为饮。”
晋元帝时宣城地方官温峤上表贡茶1000斤,茗300斤[4]。南朝宋人山谦之《吴兴统记》载:“长兴? 啄木岺,每岁吴兴、毘陵二郡太守采茶宴会于此,有境会亭。”乌程温山产贡茶,长兴县有境会亭,两郡太守在此宴集,督造茶叶。
江南一带不仅饮茶,茶叶生产也有一定的规模。以上说明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在巴蜀之外,湖北、湖南、安徽、江苏、浙江、广东、云南、贵州这些地区已有茶叶生产。
饮茶始于西汉,起源于巴蜀,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逐渐向中原广大地区传播,饮茶由上层社会向民间发展,饮茶、种茶的地区越来越广。晋代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云:“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诗中说四川的香茶传遍九州,这虽有文人的夸张,却也近于事实。至两晋南北朝,中国人的饮茶习俗终于形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