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告就可以看出,年轻比年老好,有钱比没钱好。最好是又年轻又有钱,而钱又不是那么好赚的,所以“富二代”最好。
我深刻地记得这两个广告,一个是SUV的——“是的,它确实很贵,但为心爱的人付出,是值得的”,原文或许有出入,但大意如此。
还有一个是LG的,卖的是好像是蒸汽挂衣柜?不懂。但广告的意思很明确,我们的产品可让衣服笔挺,好似将老人的皮肤焕然一新,不但不再褶皱,而且可以亮丽得如同这位明星——抱歉我不知道这位明星的名字,但从他的表情推测,应该是韩国的。
有钱不好吗?年轻不好吗?
确实好,但这种价值观成为强制性的主流,就不好了。
偏向商业的文明,总是喜欢年轻富有的。因为年轻人的消费力最强,喜欢新奇,喜欢以旧换新。 而老人的需求呢,除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最基本的文化物品,在物质上,似乎确实没啥追求。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的孩子被教育从小就要出人头地,唯恐落于人后。因为落后意味着寄人篱下,落后意味着受压制、不自由。
我并非排斥竞争,而是排斥那种被迫的竞争。
这种商品我并不需要,但为了赚钱,我不但要大量生产,而且要说服民众,你们需要,你们确实需要,即使没有任何实际效用,但从地位的角度考虑,你们确实是应当需要的。
这种文明是何时兴起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曾经有一个时代,我们是赞美年长和智慧的。
也许是因为民主替代了集权,也许是因为社会变得更自由,你无法用一种价值观去约束民众,只能任其生长,各有见解。
价值观的领域开放了,但并不意味着自由。社会的商业游戏,仍然可以把人禁锢得死死的。
当所有的人不再拥有土地,不再依靠传统耕作来养活自己。我们必然被卷入这样一种洪流,你必须学习那种社会需要的技能,必须完成社会需要你完成工作,然后才能得衣食。
难道衣食不是需要靠劳动的吗?难道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喜欢做得事,等着被人养活吗?
我当然不是这个意思。目睹现今的社会趋势,我可以感受到人离衣食更远,你不再耕作来丰收谷物,也不用织布来获得衣服,从你的工作,到你的所需,两者的距离,越来越远。
有人说,分工是社会进步的特征,分工效率更高。一种经济的高级程度,是与其分工度正相关的。
但有些东西是没法分工的,100个人分工生产钢笔,也许比100个人各自独立生产,效率高出几百倍。但写作一本《史记》呢?创作一首交响乐呢?也是可以分工的吗?
越是物质的东西,越是可以分工来增加效率,越是接近心灵的东西,越是无法分工。心灵也许需要共鸣,但绝不是分工!
我们可以将汽车交给一万个人去生产,但心灵的感受呢,难道可以细分为一万块,然后再汇总吗?
我听说,从前人们探求外部世界,与探求内心世界,几乎是同步的,但如今,外部世界的探求远远大于内部世界的探求度。
我们可以比以前更了解月球,但并没有更了解自己的内心。因为科学世界的进步,是不可逆的,而内心世界的进步,几乎从来都是从头开始,从小孩开始,再从下一代的小孩开始。
我的意思是,现今的小孩可以在小学就学到从前根本无从听闻的科学知识,但他并不可以学到比从前更高明的心灵知识。恰恰相反,我们对心灵的教育,似乎不但没有进步,反而弱化了。
这就是“年轻时代”的根源,这就是商业文明的真相,它鼓励涉世不深的青年、它鼓励并未受到心灵教育的民众,甚至是强迫他们,创造出一批又一批的商品花样,在科学世界的不可逆的道路上,它将人们更加细化于各个角落,它以超高的物质生产效率禁锢人们的感知,你的工作越来越细,但感知却逐渐迟钝。从前你有千万个梦,现在,你的梦很简单,不管卖什么,你都得富有。 既然老糊涂的钱这么不好骗,那就骗年轻人的吧。
反正,他们是他们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