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按照惯例儿子陪我们在超市购物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最需要或者最喜欢的东西。这次我都买完柴米油盐酱醋茶了,儿子还是空手的。以往都是他早早选好一种好玩的糖果或者什么甜点蛋糕类的东西,等着我选完一家必需品以后一起买单。这次比较反常,
我问儿子:“你想买什么?”
“这个有玩具的糖。”他指着一个有昆虫玩具车的糖果。
“那你为什么没选呢?”
“怕你说我。”
“你觉得我会说什么?”
“你会说这个玩具很差劲的,将近20快钱,糖又不好吃,不划算。”
“嗯,你以前买过这种带玩具的零食,你自己的感觉呢?”
“是的,买了以后玩具没有想象中的好玩。”
“那你认真想想你是想买零食吃还是买玩具?”
“让我再想想吧。”
儿子说完,绕着零食区走了三圈,最后还是选择了第一眼看上的有玩具带点彩色糖的零食。
我说,
“行,还是觉得这个好你就拿这个,回去自己好好比较一下你感受到的结果跟你的想象有哪些差异吧。”
“哎,没想到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零食这么难?”
“当然,如果不是你真正需要的,只是想要的,都会面临选择的难题。”
“那怎么办呢?”
“你不是有愿望清单吗?愿望清单就可以帮你解决选择难的问题不是吗?反正又不会买不到,慢慢想,慢慢比较,最后总能选择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或者需要的。”
“嗯,有的东西过段时间好像就不那么想要了。”
“你的零花钱用完了?”
“没有想吃的可以买,留着买玩具吧。……”
孩子能够感受到选择的不易,这太让我高兴了。他开始思考什么是自己真正喜欢的或者需要的时候,就是开始进入思考学习的时候,这是我高兴的原因。
以前我给零花钱会限制他有成份限制和数量限制。垃圾食品都在限制清单里。我尝试教孩子认识零食成份,告诉他哪些成份对身体不健康。儿子拿到零花钱,还是会问我这个可不可以买,那个可不可以买。让孩子知道是一回事,要让做到可以选择不吃的行为就是另一回事。如果我只是简单的用规则去要求和限制孩子(暂且不讨论这样的规则合理性),这样很可能造成一个结果,在我看不见的时候偷着吃。与其这样,我更愿意让孩子当着我的面吃。通过他自己的经验体会,自己决定吃或者不吃。将零花钱决定权交还给孩子,这才与物属权一致。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父母看不见的时候,也能做出合适的选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形成属于自己的花钱规则,而不是我作为父母的要求去执行的。
大概中班下学期以后,每周薪水固定15元,爱买什么买什么,完全不限制。当孩子吃糖过多,大便开始变软甚至是糊状的时候,开始我还提醒几句,后来儿子都不让我再唠叨他,自己开始减少吃糖或者饼干,因为他也发现拉糊糊或者拉肚子不好受,稍不注意就容易感冒发烧。为了不感冒发烧,需要特别喝姜茶或者吃鱼腥草消炎。就这样一年过去了。孩子通过自己选择,对比和体验,对糖以及甜品,饼干,果冻类休闲食品开始有了自己的品位。既满足自己的口欲,又能不让自己的身体有恙。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以前爱吃的软糖和棒棒糖,棉花糖现在基本不吃了,巧克力更喜欢含75%的黑巧克力,如果有牛奶味更好。彩虹糖玩的比吃的多。太普通的糖果基本上都不再能诱惑孩子。
糖果的诱惑这关闯完,下一步就是玩具的诱惑。我想我还是会用同样的方法,给孩子选择,尝试和犯错的机会,让他在自由体验中思考学习的同时,最终感受到父母对他的信任和尊重。
“人生最难的事情有三:一是认识自己,知道我是谁,想做什么,能做什么,长在何处,短在何方。二是遵从自己,返璞归真,以一种最简单、最适合自己,又能取得最大效果的方式行事,将自己的天然禀赋、天生爱好、人性的优点和长处发挥到极致。三是把握自己,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地实行下去。”
我希望通过我的观察回望,帮我更坚定我的育儿初心。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帮助孩子逐步认识自己,遵从自己,把握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