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歌手周深对“裸辞”的看法上了热搜。他到底说了什么呢?
一次综艺节目中,周深谈到了自己弃医从乐的经历,并把放弃学医比作“裸辞”。他说,学医真的很难,没有人能体会的到,我每天只睡两小时,没人能够理解你,在医学院每一天,我的精神都濒临崩溃。那个时候我觉得,如果我再继续那样的生活,我可能整个人会坏掉。
他还说:“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一提到‘裸辞’就觉得很贬义,如果裸辞在某个程度是‘解救’自己,我觉得是可以提倡的,但你一定要想清楚。”
视频截图关于这个话题,很多人会认为是学医太难了,才让周深放弃,但是,有很多人在坚持学医。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他励志成为一名医生,第一年高考他落榜了,但他没有放弃,第二年如愿考上临床医学专业。一次暑假,我去找他玩,看见他桌上摆着学习笔记,就随手翻了翻了,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字,都是器官功能,病理现象的内容,我数了数这样的笔记足足有五大本。看着这么多的内容,我说:“你为啥这么想不开,非要学医啊,多累啊”。他说:“我想当医生”。那一刻,他让我相信,人的眼睛里真的会有光。
人会选择放弃,不是因为事情有多难,而是它不是我想做的。
我们经常会因为一些外界压力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比如父母、温饱。有多少孩子,因为父母的压力上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有多少毕业生因为温饱从事自己不喜欢的行业。因为这些压力,我们强迫自己去做这些事,可一旦这些压力消失或者我们有反抗能力时,我们要么奋起反抗,比如青春期的叛逆;要么过一天算一天的混日子。
2017年我决定转行,所以裸辞了,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问我:“为什么要放弃做了8年的工作,你现在经验丰富,证书也考下来了,从头开始真的值得吗?”
当初,从事这个行业完全是因为就业的压力,急需一份工作养活自己,现在这份压力已经没有了,我对工作是抗拒的,能不接的工作尽量不接,手里的项目能拖则拖,工作时,打不起精神,经常出现很多低级错误,总之,精神状态非常不好,每天都在自我批评和自我怀疑。
当我辞职,开始尝试想做的事情时,每一天都动力十足,即使做起来很难,也依旧没有想过放弃,所以我觉得值得。
自己想做的事情,就算再苦再累,你也会心如甘甜,一直坚持下去。换句话说,自主(我选择去做)才是做事情的真正动力。
那是不是说,如果工作不是我想做的,就只有放弃,从头开始这一条路呢?
如果放在以前,我的回答一定是“是的”。但看过《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这本书之后,我有了新的思考。
人们与其坐等世界给他们想要的东西,不如更主动地为自己做事,人们可以通过更加自主的行为掌控交互过程。他们可以从社会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对自主的支持。他们的个性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着人们的经历和行为。
人随着不断的成熟,会越来越认为我们只能适应环境,而无法改变它,所以,遇到不想做的事情,要么消极,要么逃离。多数的人都会选择消极,因为逃离的成本太高了,尤其对那些工作了很多年的人。而长期的消极又会引发心理问题,抑郁症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和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的,虽然不能一下改变它,但却可以慢慢的影响它,进而改变它。所以,虽然无法逃离,但可以把不想做的事情,慢慢的变成想做的事情,实现自主。
提供选择是支持个人自主的一个核心特征
想做的事情,最大的特点是我选择去做它,也就是拥有选择权。反过来,一件事情可以让我选择怎么做,同样也是拥有选择权。
所以,可以从专注事情能掌控的部分来提升自主,让不想做的事情转变为想做的事。
做法很简单,思考这件我不想做的事情当中,哪些是我能选择去做的,并做好它。
《内在动机》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曾给旧金山的一家公司做咨询,他发现公司的总经理是控制型风格,所有部门经理都对总经理抱怨很多,但他们从来不主动做些什么,后来,作者尝试让部门经理专注于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来提升自主。比如他们开始尝试管理上司、揣摩他的工作风格和性格,引导总经理给自己需要的资源,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被动的等待和生闷气。
美国文学家及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说: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解救自己,不是为了逃离痛苦,而是为了让生命的价值最大化,而是能把任何不想做的事,主动的转变为想做的事就是生命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