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刷到了苏阿姨的新闻——一个快60岁的、完成了自己母亲、外婆的任务之后自驾游的女性。
我其实一直很想把她的新闻推送给我认识的一个长辈,因为她这辈子除了没有被家暴过,其他方面并不比苏阿姨幸福多少。她的丈夫在2个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出轨了。孩子还小,自己又面临下岗,那段时间她只能靠买腌萝卜来补贴家用,可是那个男人甚至一度想把外面的女人带回来一起生活。如果不是因为那个女人是个贪财的,而那个时候她丈夫恰好事业下滑,小三自己跑了,她甚至能够接受丈夫的提议:一起生活。
毫无原则底线的忍让让她丈夫一而再再而三地抛妻弃子,甚至在她大病动手术的时候,那个人渣不但没有去医院服侍,反而只身下了广东。因为他在报纸上看到了所谓的富豪女老板想找男人一起打理事业的广告。那个人渣信了,去了,然后没几天又回来了,被接受了。这是20年前的事,现在这个事又重新上演了,这个老得裤子都不沾腿的老头子再一次上演了20年前的戏码——他要去找那个所谓的女富豪,不管发妻和女儿怎么劝说,说那个女人肯定是个骗子,他都不信。他坚信他遇到的是真爱。
这对夫妻已经接近70高龄了,说出来应该没有人会相信吧,说出来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吧!
但是她不是苏阿姨,她的性格对得起她今天所遭受的不幸福。
每个人吃的苦、享的福都跟TA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有的人能从中汲取无穷的力量,有的人因为无法对抗则在成年后选择逃离。与充满负能量的家庭对抗没有在春春期时成功,成年后,没有反过的抗会以其他形式和能量再显现出来,甚至会反抗得更为强烈和震撼。
说起原生家庭,又让我想到了北大弑母案。
让人压抑的精神控制和生长环境是产生各种变态心理的土壤。
苏阿姨没有变态,或者说,千年来每一代妈妈在对于女儿的教育“课程”里,总是夹带着忍让和付出,甚至让到后来她们竟会认为自己的丈夫不管如何残酷地对待自己,只要能够“浪子回头”,他们都是可以被原谅的。
我不能亲手把那个男人如何,但是他在我的心里、在我的文字里已经死了无数遍,我把他写死或者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凄凉的结局。
今天我也做妈妈了,我也有了我的女儿,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每当被质疑或嘲讽或挖苦或无视的时候,我慢慢学会了反弹回去,不为别的,只为了我想给我的女儿做榜样。
昨天在饭桌上还和某人讨论了一下为什么中国没有百年的大家族,像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这些家族一样。
一个世纪前的思潮、动荡、战争让封建社会中遗存的、为数不多的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因数和平衡被打破了。
就两个字——女性。
宗族还存在的时候,讲究门当户对被视为封建;女性意识的觉醒当然也是一方面;当然也有后来价值观加剧的扭曲。
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如果没有一个三观正的女性成为妻子、成为母亲、成为祖母,那么这个家庭无疑是会走下坡路的。
小家是组成大国的最小单位。
提一个问题:预制菜的出现,无疑可以让很多妈妈从带孩子做饭的家务中脱出身来再为社会贡献一把几万一斤的茶,但是这于小家、于大国真的有利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