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两度当过中共领袖,然与陈独秀一样,本色是诗人。
1916年41岁的母亲不堪贫穷与债务相迫服毒自尽。瞿秋白作《哭母诗》:
亲到贫时不算亲,蓝衫添得泪痕新。饥寒此日无人管,落上灵前爱子身。
至情至感,化为诗句,催人泪下。时年瞿秋白才16岁。1923年12月,他从上海暂别未婚妻王剑虹,赴广州与国民党领导人商谈国共合作事宜期间,留诗一首给王剑虹:
万郊怒绿斗寒潮, 检点新泥筑旧巢。 我是江南第一燕, 为衔春色上云霄。
这首“情诗”,表现了另一种情怀,豪迈而欢快。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瞿秋白存诗70多首。均为佳作。最后几首,颇有禅味,是他对人生、政治洞察之后人性的升华。
瞿秋白至死充满诗意,尽管他曾为国共两党所不容,但两党的史料都记述承认:瞿秋白临刑时“谈笑自若,神色无异”。还镇定地自选行刑地,非常洒脱说了句“此地甚好”……于是, 一声枪响,一个消瘦的诗人从容地仰面倒在了自己的集句诗里:
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 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
【从瞿秋白的最后命运来看,说他是党内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并不为过。1934年10月,红军决定“长征”,共产国际代言人不让他随军。而让他留在即将沦陷的“苏区”继续“战斗”,瞿秋白“不得不留”。党内有话语权、良知敢言的仅有张闻天为瞿秋白请命,结果因“博古反对”无力回天。就这样,把一个曾经的领导、一个手无缚鸡之力、高度近视,肺疾咯血的书生,丢给了压境的国民党大军……《多余的话》最大价值,在于人性的回归 ,让人性与道德回到政治应有层面,只有文明政治才能创造文明世界,此番要义,于昨于今,一点都不多余】(程万军·搜狐博客)
罗章龙(1896—1995)湖南浏阳人。年轻时一度与毛泽东过从甚密。也当过中共领袖。《中国当代诗词选》录他四首诗词,其中“人月圆”词有“凄凉宝剑,英雄老去,竖子功名”之句,该词作于1951年,某种心态,表露无遗。
1923年作有《七绝·三户楼》:
春申江畔中兴路,西望长庚东启明。九仞移山争一篑,楚虽三户必亡秦。
自注:三户楼,在上海中兴路三曾里,曾为中共中央局办公地。
此诗巧用地名扣合古典,浑然天成。
罗章龙诗词恪守传统,中规中矩。为人倒是风趣幽默。文革结束后,他曾妙解“党内十次路线斗争”:陈独秀有个“独”字,第一次非他莫属;瞿秋白的“瞿”字上面是双目,故曰第二次;李立三,自然排三;罗章龙。罗字上头是“四”字,所以排第四次……。
廖仲恺、何香凝夫妇,也写得一手好诗。夫妻有《双清诗词》百首结集。集中何香凝诗词尤胜廖仲恺。
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日,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分子暗杀,何香凝有诗悼曰:
辗转兰床独抱衾,起来重读柏舟吟。月明霜冷人何处,影薄灯残夜自深。
入梦相逢知不易,返魂无术恨难禁。哀思惟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
柏舟吟:出自《诗经•鄘风•柏舟》,谓妻誓为夫守义。该诗中间两联虚实相间,极为工雅,绝对是大家手笔。
1959年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中,诗艺最高者,当推熊亨瀚。
熊亨瀚1894出生于湖南桃江县,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湖南反帝大同盟负责人之一。1928年11月28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萧三当年录他五诗。2006年,熊亨瀚的乡贤胡遂,因感:“吾乡熊亨瀚烈士,上世纪大革命中为国捐躯,壮声英概,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也。其诗作成就亦极高,惜乎少为人知。”
于是委托他的学生徐敏于家乡搜录,多获熊作20多首,还得知熊亨瀚单《长江诗》就有百首,可惜只存二首。以下四首,前三首萧三所录,后一首为徐敏搜到。
一,《七律·亡命》
蹈火归来又赴汤,只身亡命是家常。东西南北路千里,父母妻儿天一方。
太息斯民犹困顿,驰驱我马未玄黄。风尘小憩田夫舍,索得浓茶作胆尝。
二,《七绝·亡命彭泽》
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一舟风雨寻常事,曾自枪林闯阵来。
三、《清平乐·观涛》
大江东去, 浩荡谁能拒!吾道终当行九域,② 慷慨以身相许。
大孤山下停桡, 小孤山上观涛,③ 热血也如潮涌, 时时滚滚滔滔。
②吾道:指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九域:指中国,我国古书记载,古分天下为九州,故有此称。
③大孤山:在江西省九江市东南鄱阳湖中,正当湖水流入长江之处。小孤山:在江西省彭泽县北长江中,与大孤山遥遥相对。
四,《七绝·别离诗》:
风自萧萧雨自凉,征人不畏旅途长。年来已觉乡情淡,惯把他乡作故乡。”
百度称他为职业革命家,我认为应加“诗人”二字。
湖南华容蔡上林烈士(1900——1933),率游击队与敌周旋,闲中赋《舟夜月》:
独棹小舟泛野溪,竹潭穿过画桥西。扣舷唱晚邀山月,载酒敲篷烹黍鸡。
露滴轻帆帆楫冷,星随流水水天齐。满舱载得清辉足,悦耳声声报晓啼。
陈毅辗转于山林,作《赣南游击词》:“捉蛇二更长”,蔡上林游击于水面,赋《舟夜月》:“满舱载清辉”,各有一番韵味。
《五律·无题》
每作伤心语, 狂书字尽斜。杜鹃空有泪, 鸿雁已无家。
浩劫悲猿鹤, 荒村绝稻麻①。转旋男儿事②,吾党岂匏瓜③?
上诗写于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期间,作者恽代英(1895—1931)江苏武进人。一九二七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曾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①浩劫两句:谓在北洋军阀统治下,老百姓生产荒废,生活痛苦。
②转旋:即旋转乾坤,谓用革命来改造社会。
③匏瓜:即葫芦。《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此处谓党要求自己有所作为。
恽代英被捕后,化名王作霖。经党组织设法营救,就在即将释放时,适逢顾顺章被捕叛变,恽代英被指认暴露,即遭杀害。
近年来,郁达夫的诗词常被人们提起。微信上提的较多的是“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和“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更宽”那两首。
笔者1978年回城教书时,常去陆丰师范老师陈维尧家里串门闲聊。陈老师是旧体诗行家,他们全家都会背诵郁达夫两首诗词。诗是:《病中作》
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剧怜病骨如秋鹤,犹吐青丝学晚蚕。
一样伤心悲薄命,几人愤世作清谈?何当放棹江湖去,浅水芦花共结庵。
词是《风流子·三十初度》
小丑又登场1。大家起、为我举离觞。想此夕清樽,千金难买,他年回忆,未免神伤。最好是、题诗各一首,写字两三行。踏雪鸿踪,印成指爪,落花水面,留住文章。 明朝三十一,数从前事业,羞煞潘郎。只几篇小说,两鬓清霜。谅今后生涯,也长碌碌,老奴故态,不改佯狂。君等若来劝酒,醉死无妨。
1(小丑登场事见旧作《十一月初三》小说中。)
我想,这是陈老师自己喜欢,平时经常吟诵,夫人和孩子们听多了,也自然会背诵。而郁达夫的诗,也的确可读性很强。“郁柳苏田”,绝非浪得虚名。不过大家注意了,郁达夫那首《病中作》末联:……浅水芦花共结庵。网上大都成了“浇水桃花共结庵”。
郁达夫的民族大义和文学才情,笔者推崇备至,甚至对他的“猎艳”也表示宽容,曾有诗咏之曰:
艳遇由他醉眼红,风流才子古今同。中年愤世怜嵇阮,大节昭人堪敬崇。
救国何妨家毁尽,投身终至血流空。苏门答腊魂知否?日本如今又逞雄。
但他对第二任妻子王映霞的态度,笔者实在不敢苟同。首先,他置原配孙荃于不顾,拼命追求王。后据闻王有外遇,竟然将“毁家诗记”发表于大公报。别人是家丑不可外扬,可是郁达夫偏要外扬。
毁家诗记共19首,另加一首《金缕曲》,共20首。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清溪曾载紫云回,照影惊鸿水一隈。州似琵琶人别抱,地犹稽郡我重来。
伤心王谢堂前燕,低首新亭泣后杯。省识三郎肠断意,马嵬风雨葬花魁。
如此诗句,你叫王映霞情何以堪? 去南洋时,还寄诗王映霞:
此身自分炎荒老,远道多愁驿递迟。万死干君唯一事,为侬清白抚诸儿。
要人家“清白”。你自己呢,在新加坡一遇到刚离异的漂亮女广播员李筱英,就赠诗曰:
且喜长空播玉音,灵犀一点此传心……。
经过五四洗礼,承认男女平等的郁达夫,在夫妻私生活方面的双重标准,实在过分。
1998年8月,又有所谓知情人在泰国《亚洲日报》发表《王映霞的一个秘密》一文,将王映霞与戴笠扯上了暧昧关系。文中说,他之所以直到如今才写此文,是因为考虑到几位当事人如今俱已去世……。
这里我想说的是,只有你一人知道的传说,法学上叫“孤证不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