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友会哲思简友广场
读《“得象忘言”入诗》有感(深探《绿水源诗话》(一)

读《“得象忘言”入诗》有感(深探《绿水源诗话》(一)

作者: 陈德友_b15b | 来源:发表于2019-08-11 08:33 被阅读3次

《绿水源诗话》是阳江市作家利庆伟老师的名著。在这本名著里,登载了有关写新旧体诗的技巧,作家撰文共有126篇,是最全面、最系统,因而是最有价值的书。读后我有这样的感慨:《绿水源诗话》是一部名著,内容丰富,全面细致地教我们如何写诗的方法,每一篇文章都是精品,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分析精粹,还利用《易经》的一些理论作为写诗的技巧,见解独到,分析透彻,读者易领悟,能学以致用。他功底扎实!

《"得象忘言"入诗》是利庆伟《绿水源诗话》首篇文章,他说:“得象忘言"是中国古代易学家王弼提出的一个易学理论。“得象忘言"的中心意思是什么呢?“得象忘言"怎么能成为写诗的创作技巧呢?我刚读达篇文章时,心里就得出了这两个问题。因此,我带着兴趣看文章。

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得象忘言"是中国古代易学家王弼提出的一个易学理论,接着介绍了王弼的经历,他说王弼是魏晋时期周易义理学派的代表人物。第二段引用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对周易卦.爻辞及其卦.爻象的言、意、象的解释。利庆伟对王弼以上的诠解又更深刻加以分析,他把易卦.爻辞所捉出的言、象、意三者关系及其认识事物的含义说得更加明白,这样从侧面了解利庆伟对易经研究是很通透的。他又指出:事物是二重性的,“得象忘言"在道德层面不应该宣扬与践行,但在艺术方面一一特别是诗歌创作方面,是应该值得研究的。他特别提出诗歌创作技法可以借鉴王弼的“得象忘言”理论来研究,他希望我们作一个尝试。为了这个"尝试",他解释道:得象忘言"就是诗歌在创作过程中,立象以后就不必议论,以象去说明所有一切,让读者在领悟“象"的意蕴中获得“言”“意”的题旨。为了读者更加理解,作家遍寻古诗,拿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做例子,完美地说明了“得象忘言”可以入诗,刘禹锡《乌衣巷》四句诗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利庆伟能把这四句诗的几个"象”找出来,指明诗中的“象”:朱雀桥边的野花、野草与乌衣巷的败落凄凉景象对比;乌衣巷过去开国元勋王导、指挥淝水之战谢安住过的地方衰落跟已住着普通百姓人家,王谢堂前筑巢的燕子跟现在飞到寻常的人家来了进行对比,他分析之后指出"四句诗四个景象,表面平常,其实,内涵极其丰富,作者极其精炼含蓄地进行今昔对比,表现了诗人无限的思绪和感慨。看到此情此景,我马上写一首诗来表示:欢欣大地起英雄,佳话连城绿水源。原品精明怀笔墨,士牛聪颖揽德全。人才勤奋出诗好,子志豪情梦景圆。员舞翩迁多壮志,士荣耀眼九洲前。这首诗很含蓄地揭示《绿水源诗话》的成就,用第一、二句诗作比较,第一句诗使读者回顾中华大地革命英雄人物让神州得到曙光,《绿水源诗话》让我们写诗的人获得丰富的写作技巧;以下的几句诗是赞扬《绿水源诗话》作家是一个品德高尚、勤奋耕耘、聪明过人的大作家、大诗人、大书法家的光辉形象,这形象很鲜明,是在当今中华大地这一美好背景下涌现出来的,他的光辉将闪耀在神州天空上,为神州古老文化更添异彩。

他谈了古诗之后,又谈写新诗的技法,同样提倡“得象忘言"的技法,他拿台湾诗人牧阳子《夏耕》诗作例子,充分地证明"得象忘言入诗"的写法是可行的。他介绍说:“《夏耕》是写夏日农夫劳作的景象,十分独到;全诗只写一个接一个的具象,不说什么,不议论什么,"得象忘言"。诗中尽写夏天农夫那种勤劳、那种纯朴劳作的精神,农夫没有多言,但那种追求的目的已很清楚,不用多语,这就是得象忘言的启示”。这句话结束全文。这篇很完美,它又对我们写新诗有无量的启迪,鉴此,我就思考了一首新诗来表示学以致用。全诗是:

像松、像梅、像蜜蜂

一一读利庆伟《绿水源诗话》感怀

(2017年8月9日)

陈德友

黄河长江滔滔流淌,

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光辉耀眼,

孕育了华夏大地的种子,

坚强而坚强。

在高山、平原、荒野里,

种子的生命啊,

屈强的品格穿越了时代和光线的界限,

光荣地发芽、成长。

站在高原上,

俯瞰江河大地,

从小大海般的胸怀,

英雄似的意志,

顽强顶住暴风雪雨的洗礼,

挺起腰,把枝叶舒展开来,

肌肤令人觉得苍劲可爱。

或许是松柏,或许是雪梅,

他们永远飘香,永远香在天地间。

然而,在花香的天地里,

不会忘掉绿水源,

绿水源奉献了江山,给万物滋润,

花开烂漫,蜜蜂辛勤采蜜。

蜜蜂无私,奉献给人间的甜蜜,

精神品质无比的高贵,

同时要感恩绿水源无私贡献,

绿水源具有蜜蜂勤劳无私的高尚德行。

绿水源清澈甘甜,透彻流远,

枯干荒地拯救者,

绿水源永恒是生命之源,

流芳万里!

我写这首诗含蓄地突出《绿水源诗话》作家利庆伟是神州大地的一粒种子,他从小具有屈强品格和勤奋好学精神,象战斗英雄一样,经受各种磨难的洗礼,敢于欲以天公试比高的意志站在文坛上,用顶峰的青松或雪梅傲风霜雪雨的形象比喻诗人利庆伟先生,他晚年也还在诗坛里耕耘,默默地奉献自己的余力,象蜜蜂勤劳为人类无私奉献最好的东西,也象光荣的师者,象蜡炬不断燃烧自己而照亮别人一样,更好地完成他伟大的人生理想奋斗而已!

除了以上这首诗之外,我连续还写了很多诗歌,比如:《腾飞》、《让花儿更红》、《花间》、《树影》、《树枝桥》、《荷美》、《乒乓球决赛》、《恒》、《成长》、《父子情》、《父亲》、《父爱》、《儿时》、《青春》、《初夏的幻想》等等,学习《绿水源诗话》将是我钻研的阵地,它可令我获得难以想象的硕果!(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得象忘言”入诗》有感(深探《绿水源诗话》(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xdj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