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137150/9edd9a8e9734b228.png)
原标题:深入私人生活 作者:盖伊·塔里斯
作者的理念是深潜入那些认为没有新闻报道价值的人的生活。而就传统而言,非虚构性作品的作者常常处理的是站在公众视野下的人。
理念解释
作者对其想法的解释是对于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和已经发生了什么,他们其实有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如果把这些人的感受报道出来,对于世界上正在发生的种种,我们也能有更好的理解。
理念来源
作者这种思想方式的来源是他小时候的生活经历。
作者小时候生活在底层社会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裁缝,他不在乎钱挣的多少,而是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融入到针线活计里;而且他很乐意了解身边人的生活,作者也从小就在普通人的生活故事里成长;
父亲通过《纽约时报》学会了英语,父亲看到报上刊登的一些二战地图,担忧着日益靠近自家小镇的战线,这一点也是作者萌发了把普通人对世界发生的种种的理解刊登出来以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世界潮流的想法。
日报的局限性
作者在32岁离开了《纽约时报》,因为日报中所需要的新闻报导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解释来说,自己所坚持的是多花时间跟‘市井小民’呆在一起,这些人未必有传统观念上所认为的新闻价值,但是却代表着更大的意义。而日报因为其对时效性的严苛要求,造成了作者没办法花心思在写出自己满意的文章,所以说日报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了他的创作。
如何以作者的这种理念来写作?
首先,要有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有可能开始。其次,把非虚构性的当作具有创造性的文学形式进行写作。这种传造性是通过调研、信任以及建立关系来了解真实的生活,从不知到知,最后让他们成为你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创作一个人物,创作一种性格。
再者,带着尊重进行写作。写黑帮分子,写色情业的从业人员,尊重他们像他们那样看这个世界,写出真相却又不带有侮辱性效果。对于他们的离经叛道我并不会容忍,但是当把事实写进作品的时候却也不会严苛。
作者向大家推荐这种类型的小说家有 斯科特·菲兹杰拉德 [1], 约翰·奥拉哈, 欧文·肖 。
失败者的更衣室永远比赢家的更衣室有趣
作者在一本以‘失败’为主题的书中,记录了‘刘英’的故事。刘英在1999年女足世界杯比赛中,在对上美国女足时进入到点球大战,而她把点球踢飞了,作者叙述了写她的故事的始末。
作者认为,她其实可以成为一把钥匙,一把能够将关于中国的故事变现出来的钥匙。
‘如果你去写这个女性,他会告诉你中国那边对此是怎么反应的,他的邻居是怎么说的,他的母亲会怎么面对。这位女性可能有一个曾曾祖母还是缠足呢,她是在用足球来代表一个新中国,但是现在她能代表的可能只是某种失望了。’ ——作者在打给华纳的诺曼·伯尔斯坦的电话中说到
华纳只是表示感谢,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之后,作者就自己花费了一年时间与这位中国女性一次又一次地见面,跟着她比赛训练,结交他的队友。最后,这位女孩被写进了那本关于失败的书中,被捏合进去的不仅仅是这个故事,还有其他内容。
正如作者所说的,他所沉溺的非虚构是跟人在一起,在这里,采访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你要成为整个氛围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作者所述的理论在当今新闻写作上已经被普遍使用,当初自己在学院通讯社任职的时候,就有着从小人物入手来写大新闻的的想法,算是不谋而合,又或者自己受启发的新闻作品,本就受着该篇作者的影响。
[1] 斯科特·菲茨杰拉德:20世纪美国作家、编剧,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梁文道主持的《一千零一夜》节目中,第一篇介绍到这个人和这本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