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之我见

作者: ruirui0822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22:28 被阅读18次
    媒介素养之我见

    我虽是一枚教书匠,执教鞭已经二十三年有余,却从不敢妄自菲薄为教育工作者。

    看身边刚毕业的小同事,青春活力,时尚潮范,思维活跃,头脑中虽没有理论教条,却因个人魅力而在一方讲坛光芒四射,牢牢吸引了学生娃娃的眼球,从此上课积极性大增,不逃课,积极思考,创造机会与老师亲密接触。

    再看其他同行者,不断反思教育意义,积极探索教育途径,或建私塾扩展教育空间,或办沙龙团聚教育力量。我这朵被拍死的前浪,为着一颗职业良心和为人母的担当,还在垂死挣扎。

    不思则退,于是我从沙滩上起身,参加了《少年先锋报》雪姐姐的一次教育沙龙,主题是关于媒介素养教育。果然,在一群远见卓识的父母大人和他们卓尔不群的00后的刺激下,我也开始对这个新颖的教育理念动起了脑筋。

    我一直在高校任教英语课程,总会要求学生做一些Presentation,即陈述报告。如精读课会要求学生查找背景信息,阅读课则要做读书报告,文化课就要做对比研究等。但我发现学生们的媒介相当单一,不外乎就是度娘。在我的啰嗦之下,有学生开始利用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而学生们常用的方式就是输入关键词,选择出现在第一页面的相关信息,运用“复制”和“粘贴”,然后完成他们的报告。对于其中的一些术语和词汇,则一问三不知,更不要说对文献进行综述了。

    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的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和思想交流的平台如此之广,以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可以依赖媒介而完成,为什么大学生们还普遍被信息淹个半死,苦海无边呢?

    除去那些真心混日子的孩子,我觉得我的学生们媒介素养的迷失来自于对主体的迷茫,找不到可以立足的地方。

    所有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主体,那就是我们的孩子们,媒介素养教育也不例外。

    雪姐姐的媒介素质沙龙上,我看到了一群特立独行的孩子们,知识广泛,思想独立,自信乐观,懂得发问,善于博长,这难道不是我们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进步的最好证明吗?而媒介告诉我们的,是对中国教育几乎是众口一词的指责和谩骂,而这些指责和谩骂,多半来自于和其他国家教育的横向比较。殊不知,这种教育的对比,也多半是出自媒介。

    我家女儿在做数学题时,对满满一大篇的相同计算题做得火从心生,哭着说:我是没有办法了,我的娃娃一定要移民!

    试问,她的移民概念从何而来?各位,不要看着我,不关我事啊!是从媒介获知也!

    我的反应是立马告诉她:移民了也一样要做作业,要求不同,难度也不同而已!于是我给她讲述了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亲眼所见的美国小朋友的学习和业余生活:三年级学生要完成一个作业,往往要看完五本以上的书籍,周末也是爸爸妈妈送出去上培训课,大学生熬通宵完成作业更是家常便饭。

    我女儿这才静下心来。

    我无意探讨一遍一遍地做类似的计算题是否有意义,就我女儿的家庭作业来说,真心不算多,她天天做题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节课,每天有的是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的哭泣其实真正的原因还是她对数学不感兴趣,加上性格外放,粗枝大叶,对强调细节的计算题心生抗拒。

    我思考了一下,我女儿对西方教育盲目的理解和向往,是因为她在接受众多的媒介传播中迷失了主体,即个体的参与和思索。比如, 她就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一些性格影响了她对计算题的态度,转而投向媒介所宣扬的西方教育自由开放的怀抱,躲避现实去也!

    我特别想让我女儿明白,正直善良,勤俭刻苦,感恩谦和,这是她应该具备的品质。我希望她能够从每一件事情里看到美好而闪光的一面,我希望我的孩子一辈子都快快乐乐的,就像那个乐观的孩子,面对一车马粪,还是抱着能找到玩具的希望。

    拥有如此这般的主体意识,才有了待人接物的根本。

    我不认为不设防地让孩子去接触大量的媒介信息是明智之举。我所知道的00后孩子中,有的QQ群多达90以上,还有微信,还有电话,电视。将孩子们暴露在如繁星般的信息之中,一厢情愿地指望他们能培养起创造性思维,学会辨认真伪,扬长避短,当这群孩子是超人啊?

    除了适当地屏蔽一些信息外(趁我们还有这个能力),更多的是要依靠孩子的主体意识了。

    如果孩子有了主体意识,他就会带着不是单纯的是非原则,而是自己善良包容的价值观对媒介信息进行评价,他就能在杂如牛毛的意见中站稳自己的脚跟,从而获得有益的价值。就如哪怕是被讥讽为脑残粉所追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我也告诉我女儿我很喜欢那个女主角,喜欢她的自信快乐,就算跌入绝境也不会让她屈服,是她率真,执着而善良的个性让她最终拥有了幸福。

    再比如,能因为雾霾去讨厌这个国家吗?想方设法离开这个国家吗?“为人民服雾”等这样的调侃,如果能让孩子看到的是面临困境时人们的舒压方式,以及通过语言的运用从而唤起人们对环保的强烈意识,这是不是也是正能量的传播呢?这算不算一种媒介素养呢?

    回到我女儿盲目向往的西方教育,有一点我倒是及其欣赏的。在小学的黑板下方,有这样一个提示:“我同意,因为……”, “我不同意,因为……”。

    这应该便是主体意识的植入,而非人云亦云的接受。

    于2013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媒介素养之我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aw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