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个叫棒槌的国君

一个叫棒槌的国君

作者: 老三天半了 | 来源:发表于2021-07-07 11:41 被阅读0次

今天在读《春秋左传注》的时候,了解到春秋时期国君起名字的方式。其中有一条是“取于物为假”,意思是假借某种事物的名称来命名。

紧接着就举了两个例子:“如宋昭公名杵臼,孔丘名其子为鲤。”

我当时的内心是:等等!杵臼不是棒槌的意思吗?但转念一想,堂堂一国国君不至于叫棒槌吧!为了确认,我还专门查了一下杵臼的意思。

额,一查还真是,杵臼本义就是舂捣粮食或药物的工具,也就是俗称的棒槌啊!实物长这个样子:

这......以现在人的观点看,这位国君大人还真叫棒槌啊!

而孔子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字为鲤就很好理解了,是因为其诞生时鲁昭公赐给孔子一尾鲤鱼,所以得名为鲤。按照现代人的看法,也可以解读为希望孩子能鲤鱼跃龙门,有望子成龙之寓意。

取名的方式除了“取于物为假”之外,还有另外四条,完整的表述是:

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其意思为:“取名有五种方式,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用出生的某一种情况来命名是信,用祥瑞的字眼来命名是义,用相类似的事物来命名是象,假借某种事物的名称来命名是假,借用和父亲有关的字眼来命名是类。”

在这之后还讲到了起名字的忌讳: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意思就是“命名不用国名,不用官名,不用山川名,不用疾病名,不用牲畜名不用器物礼品名。”

之所以要避讳这些因素,是因为: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僖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意思就是“周朝人用避讳来奉事神明,名,在死了以后就要避讳。所以用国名命名,就会废除人名,用官名命名就会改变官称,用山川命名就会改变山川的名称,用牲畜命名就会废除祭祀,用器物礼品命名就会废除礼仪。晋国因为僖公而改司徒的官名,宋国因为武公而改空之官名,我国因为先君献公、武公而改变两座山之名,所以大的事物不可以用来命名。”

相关文章

  • 一个叫棒槌的国君

    今天在读《春秋左传注》的时候,了解到春秋时期国君起名字的方式。其中有一条是“取于物为假”,意思是假借某种事物的名称...

  • 充实的父亲节

    1000个棒槌不到上午12点就卖光了,回家坤妈做的笨鸡炖棒槌,特别好吃,她娘仨抢棒槌吃,剩下鸡肉鸡头鸡胗全部叫...

  • 美丽的棒槌岛

    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棒槌岛。 棒槌岛是大连东部的一座小岛,它之所以叫棒槌岛是因为...

  • 读《史记》

    二千七百六十多年前,楚国有个叫熊通的人,他的哥哥是已故前国君,他的侄子是现任国君,他也想当国君。当国君山珍...

  • 不计前嫌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

  • “舅舅,给我讲个故事吧” “好,舅舅给你讲赵氏孤儿的故事”

    1 很久很久以前,中国的春秋时候,有一个诸侯国叫晋国,晋国有一个国君,叫晋灵公。 晋灵...

  • 棒槌

    今日偶然读到汪曾祺先生的《桃花源记》,里面提到湖南桃源县(桃源旧属武陵)的“擂茶”。 “茶叶、老姜、芝麻、米,加盐...

  • 棒槌

    “报告副总统,我是CDC。新冠状病毒在我国有水漫金山之势,舆情汹汹,怎么办?” “镇定,镇定。我马上向总统报告,请...

  • 棒槌

    有一个人 他总在流浪 从一个怀抱 到另一个怀抱 他说 我是天地的孩子 爱之于我 就像加缪和萨特 你们这些在文明里长...

  • 棒槌

    解放前,各个村里,按照当时的规定,地亩数达到一定量,几户家须共同集钱,购买一杆枪,有危难时,保护村的利益。后来发展...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叫棒槌的国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eo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