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艺欣,专注阅读成长的俩宝妈咪,高效阅读变现教练,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关注我,一起育儿,一起阅读。
心理咨询师考试必考的一个知识点就是埃利斯的认知行为疗法。这种观点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A是诱发因素(人或事)
B是你对诱发时间所持有的信念
C是感受和行为。
我们的情绪感受C不是由A引起的,而是由B引发。
在《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一书中,埃利斯先生提出,引起坏情绪C的有3种病态思维方式:
第一种,恐怖化思维方式
恐怖化思维会把很多事情想得特别严重来吓自己。
情绪激动的时候,他们常常这样想:“当……时,我会疯掉的。”“要是……的话,我死定了。”“万一我的爱人不爱我了怎么办?那我绝对受不了。”
第二种,绝对论者思维方式
他们总是把“我必须”、“我应该”、“我一定”、“我只能”等词挂在嘴上,经常在自己的事上纠结不已。然而最坏的情况是在心理上对自己不停地念“我应该”经。
我们为什么会在心理层面被“应该化”狂轰乱炸?
作者说因为我们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不停地给我们灌输“你应该对弟弟好点”、“你应该有礼貌些”、“你应该好好学习”……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应该化的思维方式,很容易任由他人他事对我们为所欲为。
第三种:合理化思维方式
合理化就是弱反应,就是软弱地应对问题,是对发生的事否认或不当一回事的拙劣举动。
当父母管教执拗的孩子时,一开始是多次的恐怖化和应该化,最后开始合理化:“我受够了,我不管了,无所谓了,随他去吧。”
合理化思维的人会将不道德或不合体的行为合理化,心理学家称为“认知失调”。
再比如,遇到非常严重的疾病时,总是怀有侥幸心理,不愿去面对,甚至会淡化事情的严重性。
合理化成功地掩盖了真正操纵我们的人或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