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说说你不知道的大国博弈-《大博弈》(2)

说说你不知道的大国博弈-《大博弈》(2)

作者: 书中粟 | 来源:发表于2020-09-27 16:56 被阅读0次

二、大博弈的结束

是的,还没说开始,就说结束了。因为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估计很多人没有耐心看完。那么我就直接说结果好了。

两个大国的博弈,结果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呢?

赢家是英国和俄国,输家是波斯人、阿富汗人,其中也牵扯到天朝的西zang。

在1907年,《英俄公约》签署,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是在西zang问题上,双方均同意不干涉西zang内政,不寻求铁路、公路、矿山、电报等特权,不派代表到西zang,所有关于西zang的问题都只通过“宗主国”天朝处理。俄国人正式承认阿富汗在英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他们保证不向阿富汗派驻任何间谍,所有政治联系均通过伦敦进行,但俄国可以保留在阿富汗进行自由贸易的权利。英国则保证不会改变阿富汗现在的政治地位。此外,由于担心英国和阿富汗联手抵抗沙俄在中亚的统治,英国庄严承诺绝不这样做,并保证不会怂恿阿富汗对俄国采取任何敌对活动。

关于波斯的协议更加复杂。两国承诺尊重波斯独立国家的政治地位,允许其他国家在那里自由贸易,但条约同意将其划分为两个势力范围,并在这两个势力范围之间建立一个中立区。俄国的势力范围为波斯北部和中部,包括德黑兰、大不里士和伊斯法罕,而英国则被分配到南部,包括重要的波斯湾入口。

多么熟悉的公约!让我们想到了巴黎和会。

俄国虽然让出了阿富汗,其实,他已经得到了中亚广袤的土地,包括现在的中亚五国地区、高加索地区等等。要不是日俄战争的失败、国内的十月革命,沙皇俄国的扩张仍将继续。

英国如果不是忌惮德国的崛起,也不会让出波斯的巨大利益。

三、各自为战 之 俄国

任何冲突和博弈的前期,双方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意图发展。因为此时,冲突还没有显现。

故事还要追溯到13世纪。蒙古铁蹄给欧洲人留下的记忆是恐怖的。从1219年之后的两个世纪中,俄罗斯人始终活在蒙古人的枷锁之下受苦受难,他们被叫做“金帐汗国”的蒙古人统治着。俄国领土也被德意志、立陶宛、波兰鲸吞蚕食。

俄国人的重新崛起,还要等到莫斯科公国的崛起,那已经是1480年的事情了。因为蒙古全面土崩瓦解了。

俄国人开始了他们长达四个世纪的扩张之路。

在扩张的第一阶段,俄国的探险者、士兵和商人历经汹涌的大河、冰冻的荒原和难以穿越的森林,跋涉4000英里横穿广袤的西伯利亚。这片广袤荒凉之地离任何地方都太远,任何其他国家,尤其是远在南亚印度的英国,都不会感到受到威胁。然而,殖民只是俄国扩张的第一阶段,它会一直扩张下去直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时间来到18世纪。俄国人迎来了自己伟大的君王。

第一个把目光转向印度的沙皇是彼得大帝。他深深地意识到由于蒙古的恐怖统治,俄国的现状极端落后又易受攻击。因此,他决心不仅要在经济和社会上赶上欧洲其他国家,还要让自己的军事力量也跻身世界强国。

当时俄国同时与瑞典和土耳其开战,耗尽了国库,而提升军事力量迫切需要大量资金。

从中亚传来消息说在阿姆河岸边发现了丰富的黄金矿藏。但地处偏远,危险重重,很少有俄国人或其他欧洲人踏足。彼得大帝还从俄国旅者的叙述中了解到,穿过中亚的沙漠和山峦,还有一个传说中的富饶之地——印度。他知道,这些财富已经被他的欧洲对手,特别是英国,通过海路大规模地掠夺。此时,彼得大帝的脑海里已经酝酿了一个计划,既能让他获得中亚的黄金,又能分享印度的财富。

当他想打通通往黄金印度的通道时,彼得大帝记起了曾经表示愿意做俄国附属国的希瓦汗国。

希瓦位于印俄两国边界的中间地带,拥有希瓦就拥有了一座中转站。在这里,俄国的地质学家可以寻找黄金,商队可以将其作为中转驿站,把他们从印度获得的充满异国情调的奢侈品销往国内外。

彼得决定派遣一支全副武装的远征军去希瓦接受可汗的提议。虽然答复姗姗来迟,但俄国承诺,作为回报,俄国将永远保证希瓦的安全,同时保证希瓦可汗的家人能够世袭王位。

第一位探险家就这么出现了。别科维奇,这只军队的统帅,一位来自高加索的穆斯林王子,亚历山大·别科维奇亲王。

经过4个月的跋涉,别科维奇率领军队来到了希瓦汗国。他们被可汗分组安排休息。然后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被希瓦人屠杀。别科维奇以及其他高级军官的头被割下来塞满稻草,一起向欢呼的暴徒展示。幸运的是,由于希瓦汗国阿訇的反对,才没有把俄国人斩尽杀绝。

此后,彼得大帝再也没有继续开拓通往印度的黄金寻梦之路。

彼得大帝至死也没有对印度再次发起战争,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俄国最伟大的君王。他死后很久才曝光的一份遗嘱中,明确地交代他的后人,要统治世界,其中重要的是占领印度和君士坦丁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说你不知道的大国博弈-《大博弈》(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ll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