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华夏历史人物志
第十四篇·大将军所属·左军主帅·蓼侯·将军孔聚

第十四篇·大将军所属·左军主帅·蓼侯·将军孔聚

作者: 山中打柴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5-16 07:03 被阅读14次

    大将军者,自然指的就是那位在汉一年被刘邦封坛拜将的韩信。

    而按照汉一年时汉政权中当时的大体架构,即萧何为丞相,周苛为御史大夫,卢绾为太尉,此三人为当时汉政权的三位首脑级人物。其中,萧何掌内政,卢绾主兵权,而周苛则是主抓监管。

    而后,在丞相萧何的举荐下,汉王刘邦为了能够击败项羽,遂以西楚降将韩信为大将军,总领诸军,以作为汉军主战事的总负责人。当然,在汉一年初期汉军攻三秦之时,韩信还只是作为辅助刘邦的指挥人员,具体作战及领导人员,还是以刘邦为首。

    彭城惨败后,刘邦遂痛定思痛,一面改革军制,一面听从张良的建议,彻底放权于大将军韩信。也就是汉三年,正式令大将军韩信自领一军征战天下诸侯。故而,也就是从这里开始,那些曾经追随刘邦的沙场宿将们,有一批人也就开始在大将军韩信的麾下就职了。

    其实,一直以来,很多人对于大将军韩信的了解都是仅仅限于战场上的英武,但其实,大将军韩信能够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胜利,更关键的还是得益于他在汉军中制定的军法。

    於是汉兴,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史记·太史公自序》

    如上所述,此四人为大汉帝国体制构建的关键四人,而其中,涉及到军事方面的,便是韩信。

    所以说,大将军韩信领军,其实更重要的方面还是以严格的军法而号令三军,正所谓功必赏,罪必罚,凡入汉军之中,以能者居之,方才能百战百胜。

    所以,汉军正是在韩信的刻意构建之下,才得以让一些地位不高的将领不断脱颖而出,以至于他们中的某些人甚至成为了大将军韩信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

    而孔聚,便是这样的人一个人。在之前,他的地位并不是很高,但是,随着他进入到大将军的麾下,他的才华和能力,也就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史记·高祖本纪》

    如上所述,汉五年的垓下之战,是汉军对楚的最后总决战,故而此战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正如太史公所记,当此关键之战,刘邦和周勃等人都只是作为预备军存在,而真正参与到前线作战的,主要还是大将军本部人马三十万。然,如此关键一役,大将军韩信却用孔将军作为大军左翼集群的主帅,以费将军作为右翼集群的主帅,与其一同进行作战。

    这里的孔将军,便是孔聚,所以说,也正是这一段记载,才为我们揭露出了一位存在于楚汉时期的名将,一位甚至可以和大将军韩信比肩的名将。毕竟,连同周勃这样的名将,大将军韩信都不用,反而是用孔聚这样的人,便足矣看出大将军韩信对于孔聚的信任。‘

    而此役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自然是大将军韩信大获全胜。

    那么,孔聚呢?在此之后,关于他的记载,便很少很少了,当然,和他本身有关的记载,也不过就是那么几句话。

    下面,我们就从孔聚的最开始说起:

    以执盾前元年从起砀。《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这里的前元年,根据颜师古的注释,就是指的秦二世元年,也就是刘邦于沛县起兵那一年。而这里的砀,按照时间上推断,刘邦入砀郡招兵时是秦二世二年,故而,这里的砀,应该指的就是芒砀山。

    所以,事实上,孔聚还是刘邦当年在芒砀山落草时追随他那一百来号人中的一个。

    执盾,也就是护卫的意思。

    故而,这句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孔聚曾在芒砀山之时就开始追随刘邦,并一直是作为刘邦的护卫而存在的。

    以左司马入汉。《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左司马,是旧楚的一种官职,次于大司马,和右司马并列,有各种具体的职能,不过还是要因人而异。而按照笔者的查找,刘邦自起兵到成为汉王期间,除了右司马外,一共有过四位左司马。

    分别是在灭秦之时的左司马曹无伤,以及入汉时的三位左司马:孔聚、陈贺和唐厉。

    而根据史书我们可以得知,灭秦之后,曹无伤因为暗通项羽,遂被刘邦处死;而其他三人又都是在入汉时就是左司马,且在此期间并无大事。那么很显然,在刘邦当时军中,应该是有四位左司马的,也就是上述四人,不过,他们到底各自负责的是什么职责,那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孔聚在当时,也算是刘邦麾下的一位实权人物。而这里的左司马,因为数量多,且还有数量不等的右司马的存在,自然就不能和旧楚时期的左司马相比了,但大概的权限应该还是很高的,不然,左司马曹无伤就不可能有暗通项羽的能耐;当然,其能被项羽随意扔出,也说明了左司马之职务并不能影响大局,只能说是其地位略低于将军,而高于都尉吧。

    为将军,三以都尉击项羽,属韩信,功侯。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军东出之时,孔聚已经是一名将军了。但是,接下来的记载就有点怪异了:

    既然孔聚已经是将军了,那为何还要以都尉击项羽呢?“三以都尉”,这四个字,从直接翻译来看,就是三次以都尉的身份,那么很显然,这里的意思就是孔聚被降职了。

    而孔聚为都尉的时候,就是在大将军韩信麾下,再然后到垓下之战时,孔聚便又是以将军的身份总领汉军左翼集群。

    由此,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孔聚其人,虽是刘邦于芒砀山起兵之时的老人,但是后来因为特殊原因被降职,而后则是在大将军韩信的麾下一步步坐到了大军左翼主帅的位置。

    故而,也就难怪太史公会在其后加上一句“属韩信”了。

    很显然,这里的属,并不是特定时间孔聚属于大将军韩信节制的意思。正如灌婴在齐国战场上也是受大将军韩信节制,但是,那都是一时的,所以史家也绝对不可能在灌婴列传的最后记录为属韩信了。而在孔聚这里记载,也是为了说明,至少在当时,孔聚因为韩信的重用和信任,基本上已经是作为韩信的亲信部将而存在了。

    一句话,孔聚已经是大将军韩信的人了。

    战争,总是能够更容易促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何况还是那种不间断的生死大战。而韩信作为大将军,独自统领一军,他麾下的那些将军们,或许曾经有作为刘邦的嫡系而存在,但是,随着战事的不断,如果这些人不能为韩信所用,那么韩信又不傻,又怎么会大力启用他们呢?所以说,就是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随着大将军韩信的胜利越来越多,麾下士卒规模也越来越大,愿意心甘情愿追随韩信的将军,也就越来越多了。

    如此,这才是后来蒯彻要韩信自立为王的资本,当然,也是韩信自负刘邦不会杀他的资本。

    六年正月丙午,侯孔聚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六年正月丙午日,孔聚受封蓼侯。

    蓼者,春秋古国名之一,所以孔聚能受封蓼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其人功绩之大,能以国名为封侯之号,这在大汉封侯序列中可是不多见的。

    但,也因为他是大将军韩信的人,所以,孔聚作为亲自指挥参与并取得垓下战役胜利的重要人物,居然连汉初十八功侯序列都没有进入,不得不说,真的很遗憾。

    九年,侯臧元年。《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文帝九年,孔聚病逝。

    没有谥号,也说明了汉庭对于孔聚的无奈。而从汉高帝六年封侯到汉文帝九年期间长达近乎三十年的时间里,只因为孔聚曾经是大将军韩信重用的人,所以,尽管他还一直活着,但是他却一直无能进入大汉权力中心,或者继续领军作战。

    笔者只能说,这就是命。

    最后,再说一下孔聚的另外一个身份吧。

    孔聚姓孔,自然,和山东的孔家有关,而且还是孔子的第九世孙,虽然不知道资料是否可靠,但是,聊胜于无吧。

    不过,假如真的是山东孔家的人,那么,孔聚在芒砀山就加入到刘邦麾下的事,就很值得玩味了。一个齐国人,非要来到沛县跟着刘邦当土匪,也不嫌路远。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四篇·大将军所属·左军主帅·蓼侯·将军孔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mu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