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885926/afe052688f2a1976.jpg)
师父今天的分享讲到了“拖延”,反思自己,能对上号,但从来没想那么深刻过。
师父说拖延“始于对此事的最初一念”,而且是“以喜不喜欢指导行动”。
女儿昨天告诉我要买八上生物书,我说哥哥的在家里可以用,女儿说想要新的,不想要哥哥划过的。一想也对,但,这事没办,直到今天中午,女儿又打电话提醒我买书,这才发现自己第一念书“不想买”,意识到之后,马上给女儿下单。
还有诸如这样的事情。儿子要买双篮球鞋,也是拖了两三周才买,期间还不忘找理由,比如之前那双还能穿等等之类的,等到买的那一刻发现自己其实不想给买。
我不是抠,只是自己觉得这事没到“那个时候”。做日课会有懈怠的时候,比如大部分早晨起来都会站桩,有一天干了点家务,就把站桩时间占了,但当时是这么想的:白天找时间完成这项日课。鬼都知道白天不一定能找到时间,或者鬼也知道压根没想白天找时间,因为事实是白天压根没想起来!这事那天没打算完成!
阳明先生说,要在念出来的时候,就让它成为或者无限接近天理,要在念还是“念”的状态下,给予一些预处理,不能等发展之后再去补救。师父说,不问喜不喜欢,但问应不应该。对念的预处理要秉承着“应不应该”,因为应不应该是天理,喜不喜欢是人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