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计划的3000字,这周拖到这个时候才开始写,实在非常切题。
我是一个非常爱拖延的人,如今已经28岁,除去没有记忆的时间,大概也和拖延的坏习惯彼此纠缠了20多年,一直相安无事。想做很久的事情大多依然没有做,最近才想做的事情也多数还没有开始。可是,依然并不那么着急,也不那么在意。
我常常用各种奇怪的逻辑来为自己的拖延辩解,比如已经太累了,今天不想做任何事;或者还没想清楚,我才不想就这样贸然开始;或者是某个条件还不成熟,再准备一下吧;也可能刚刚开始做点什么,又很快被其他更愉快的事情吸引。最后往往觉得干嘛那么逼迫自己呢,无论如何都是活着,没做就没做吧。
直到这一刻,这样的逻辑仍然常常支配我的人生。我任性地支配着那些本可以用来完成计划的时间,一边感觉负罪,一边感觉这种负罪毫无必要。我内心的一个声音告诉我,这样不对。可是我却从来没有认真的思索过,究竟哪里不对,所以也并没有真的产生动力去修正。
可是现在想要成为更好的人,促成这个愿望的动力已经足够强大,我必须要审视自己的一切缺陷,调动所有资源,去改变那些拦在前进路上的因素。写下这些话确实感觉能让自己更坚定。
我想从结果来看拖延这个行为可能是一个不错的角度。想起练字这事,结果上看,目前的字仍然羞于见人。从小到大,我想练字想过无数次了,也开始了很多次。所以关于字和写字这件事有些回忆可以写出来。
小学之前的事情记得不多,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某个托儿所或者学前班的老师,和当时接送我的亲戚抱怨我写字多么差,无论当时还是现在,都无法理解我作为一个刚刚拿起笔的孩子,究竟是写了多么令人发指的字迹,才能惹来这样的抱怨。当时的老师以及所有人的样子现在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但这位老师莫名其妙的恶意以及给我带来的耻辱感都烙印在心。是否那时就曾经发奋过已经不记得。
后来在小学里,各门功课都觉得容易,只是有一次,写“鸟”这个字时,一向感觉和蔼的老师一次次在我的小本子上画大大的红叉,我写了一页又一页甚至课间时间也在不停的写,但得到的还是一页又一页的红叉,后来得知错误的原因是鸟字顶部的一撇我写出了头,最后如何收场现在已经不记得,只是对"鸟"这个字铭记于心。
再后来的记忆就到了初中,模糊地记得应该临过庞中华的楷书,虽然现在觉得他的字有些烂俗,但我写的字也还是远远不及他的。后来班上的女生有写字漂亮的,偶尔对照着几个欣赏的字照猫画虎,至今依然按照对方的写法来写“如”和数字“9”,时隔几年之后,才知道,当时和我们关系都很好的语文老师也曾跟她说过,我的字很像她。虽然比起她来差太多。
在那以后,断断续续还有几次心血来潮的时候,比如在抄写一些喜欢的字句诗词的时候,在给笔友写信的时候,在看到人如其字这样格言的时候,在陌生人面前签字的时候,又或者是在很重要的文件或精美的纸张上留下字迹的时候。然而终究至今一无所成。
我曾经以为一定是我练字的方法不对,于是在各种信息渠道寻找高效的方式。我曾以为自己耐性极好,毕竟耐性是我为自己的慢节奏找到的合理解释,然而每次落笔,我都是急切地想要赶快写完这一页,仿佛只要完成一页页的书写,自然就会有所提高。其实我也完成了许多页,可是依然没有感到字的美观程度有任何提升。是因为没有坚持到足够久,久到可以开窍吗?还是这样不用心的书写根本无法带来提高?我无法找到答案。不知道为何,在这并不恰当的一刻,《秒速五厘米》中的话占据了我的脑海:
“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是那过于巨大的人生与茫漠的时间,让人不由得产生一种无力感。”
即便仅仅是练字这件小事,依然令我感到未来茫不可测。是否那种茫不可测的感觉,是人们选择拖延的原因之一呢?但其实我一直清楚,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可以写出漂亮的字迹,而那并非来自天生,这好像已经给出一个明确的未来。仅仅针对练字这件事,主要的困扰大概还是因为过程的重复与枯燥太过漫长。
练字的事,我过去并没有坚持到终点,希望在这一年可以有所改变。关于拖延,也是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