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有情绪,也会时时的变化着,情绪有自己的脉络,有其表达的理由,它都与哪些人、事有关的,不是孤立的,要把它放在整体脉络中去考量,才能了解产生情绪的背景,与什么人、事情有关。焦点咨询师认为来访者的任何情绪出现都是有其原因和发展脉络的,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点,影响情绪的人、事、时、地、物,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对他带来了影响,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策略?我们要看到情绪困扰,也要看到他为此做出的努力,他有什么资源?如要帮助来访者,就应该把情绪放在所说的社会脉络与生活情态中进行理解,并在脉络化思维中探讨如何帮助来访者发生改变。
情绪可以作为一个资源进行挖掘,我们从情绪中可以看到他在乎的人、事、物,对他表达情绪进行理解,不以病理化的标签看待来访,相信他这么表达情绪一定有他的理由,是什么让他这样表达呢?他怎么有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情绪呢? 在这个情绪里最了不起的是什么呢?不容易的是什么呢?得到的是什么?希望有变化的是什么?什么人发现了这样的事情比这个人发生了什么事情更重要?看到他情绪,我们要理解、懂得、共情,先看到他负向情绪,陪着他,慢慢的走,跟他跟到位,看到他,懂他,理解他才能发挥协助的作用。这样我们才能贴近他,而不是去帮助他。如果仅仅是想帮他是一个不对等的关系,没把他当做专家,比他更急,反而让来访者才变得更慢。
每个人的症状都有其价值意义,会因病获益。就如永定在开始咨询前一直睡觉,那也是很有意义的。当咨询师在情绪中确认了他的知觉,了解他想要的是什么,希望怎么样?就能知道他睡觉、伤心有自己的理由。在这个情绪脉络化的细节探讨中,更多的了解了来访者,知道他想要什么转变。我们让他在人际互动,社会脉络中,通过关系问句的探讨更明白彼此的互动,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通过这样的探讨,来访者就能够在对话当下体验到更好的感觉,想法与行为,改变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
来访者的情绪不能被剥离出来,存在于其社会脉络,人际互动中。我们不能对情绪分析诊断,下定义,只有在生活脉络才能更好体会、探讨内在的状态与外部的语言、行为的关联。这样我们就能清楚来访想要什么,才走建构解决之道,咨询师不能硬拉乱扯,要以平常心、稳定心对待、跟随来访者,贴近来访者,通过启发式的问句,并入来访者的关键词,探讨来访者的知觉,扩大知觉,让他不断的思考。
语言很重要,通过语言去互动,在互动中去改变我们对情绪的觉知,弱化负向情绪,强化正面作用,对情绪、感受、看法带来新的思考,行动带来连锁反应。当咨询对话的语言游戏能促使来访者愿意与开始执行新的行动时,来访者的主观世界将会发生变化,甚至促成来访者生活脉络的连锁变动。这样,情绪、行为、语言三者之间关联以及来访者内部世界与外部脉络的循环连动,来访者原有的负面情绪将会因而转变,来访者正确情绪将会随之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