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月亮与六便士》: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独的。

《月亮与六便士》: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独的。

作者: 池边_ | 来源:发表于2019-11-20 19:47 被阅读0次

“我不想过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

《月亮与六便士》看完了。这本书是之前一次抽奖中的(一起的还有一本《人间失格》),所以我就没办法选择最爱的版本了,据说最好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傅维慈译本的那版,喜欢这本书的可以去看那版。

这本书我的评分是四星(满分五星),缺的那一星是由于我的人生阅历和思想深度还不够而不能完全理解透主人公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身上所发生的一系列令我匪夷所思的行为,而四星完全是冲着作者,也就是“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威廉·萨默塞特·毛姆给的。这是我第一次读毛姆,毫不夸张,他的叙事风格和语言形式我都很爱。而选择以他最出名的《月亮与六便士》为切口初识他,我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

这本书怎么说呢?看的时候一度觉得我跟书里的叙事者“我”一样,对故事的主人公查理斯·斯特里克兰德的行为感到“令人可憎,令人发指“,自己处在一种”道德义愤的情绪中“,一直到看完全书的大概三分之二处,这种感觉依然存在,我丝毫不同情他的处境,对他所持有的只是”他像是生活在梦中,现实对他没有任何意义“。

毛姆对整部书节奏的把控非常妙。书在开头就为读者设下了一个谜团,一位在证券交易所工作,有体面收入,家庭生活和睦的男人,有一天突然一声不响地跑去巴黎,抛弃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只给妻子留下了一个字条。“我“受妻子所托,前往巴黎寻找他,却得知他要在那里画画的消息。至此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完全过着一种精神生活的”斯特里克兰德走入读者的视野。接着在“我”的视角下,由于书里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施特略夫的登场,抛下一切前往巴黎学画五年的斯特里克兰德又和“我”在巴黎重逢了。这部分的斯特里克兰德我真的很讨厌,完全不能理解他和施特略夫妻子之间发生的一切,也丝毫不同情他在巴黎悲惨穷困的处境,我认为“不在乎生死”的斯特里克兰德完全是一个“脱离了肉体的灵魂”。

直到在书的最后小部分,我想我或许有一点能理解这个“只要画画”的疯子了。我脑子里是斯特里克兰德在太平洋孤岛的丛林里度过的最后时光。在那间简陋的屋子里,一位患有麻风病的瞎了的毁容老人,坐在自己描绘的满墙壁画 中,想象着一个色彩斑澜的天马行空的理想世界。不得不承认,看到这里,我对斯特里克兰德是充满怜悯的,甚至有一点骇然与敬畏,我知道这个饱受折磨的灵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定得到了他想要的解脱。

最后我想说:就像书中所写,人性是复杂的,卑微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相安无事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如果可以不一定非要拥有月亮,我们可否只借着月光拥有一地的六便士。诚然这只是一种理想,可是有这理想又有何不可呢?

推荐指数:4.5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月亮与六便士》: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孤独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rai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