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因为看到《血战钢锯岭》觉得这是传统得战争电影而选择拒绝观看,那么我建议你还是抽个时间,不管是去电影院还是通过手机等渠道观赏,相信你会喜欢上这部电影。
一开始我看到封面宣传画面,也觉得这是部单纯的战争电影,觉得可能都是充满血腥暴力的场面。但是因为之前看到名人的影评觉得还不错,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看了下,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在此,强烈推荐大家利用十一黄金周,唤上三两好友,或带上亲戚家人,一起欣赏下这部电影。
看到这里,你不要因为害怕可能会出现剧透而拒绝阅读,你放心,我保证肯定会剧透的。
之所以觉得这部电影不错,是因为它和以往看过的战争电影不同,不是旨在描述一场战争,单纯地讨论战争,而是通过刻画主角鲜明的个性特点,在赞美主角的同时,引发人们做更深入的思考。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刻得情节是主角在入伍之前,曾经因为一些原因,向上帝发誓不再拿枪。所以当时应征入伍时,报名的是军医。但是命运总喜欢开玩笑,很不幸被分配到战斗营,既然需要上上前线,那么哪怕是出于自保也需要拿枪。但是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持枪。哪怕上级通过他人通过暴力殴打,施加各种威胁手段,哪怕最终可能被送上军事法庭,即将被判刑的那一刻,依然没有动摇他的信念。
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对比自身,虽然曾经也有自己的原则,但是坚持到现在始终如一的原则或者信念一个都没有。
因而我十分佩服主角的勇气,渴望能够拥有这种勇气,可以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哪怕生命受到危险,依然不为所动。现实的天平不断倾斜,但是依然镇定自若。
其次是感动于主角的执着,哪怕到最后一刻,走上军事法庭,最终可能面临“牢狱之灾”,但依然不改初衷的执着。不到黄河不死心,很多时候,自己总是半途而废,遇到点小挫折就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
也可能是因为最终帮助主角解决困难的不是他的坚持,而是他一直怨恨的父亲,内心感受到这股血浓于水的温馨。对于常年在外,难得回家的游子来说,这是多么温暖人心的设计。人情冷淡,但家人始终是我们最坚定的后盾。
看过电影,不禁让我回忆起曾经一位大学老师分享的处事原则,做人应该像一枚铜板,外圆内方,外圆指的是处事圆润,对于不触及底线的事,不必过于执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好。内方指的是心中必须懂得自己的底线所在,一旦触及自己的底线,那就要坚持到底,有自己的坚持。
片中的主角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触及原则的事,哪怕被人打得鼻青脸肿,受到各种不公平待遇,依然不以为意,做好自己。而一旦要求他持枪上战场,哪怕只是在训练当中,依然不肯妥协,因为这是他的底线所在,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改变。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看似有自己的准则,但是能够始终如一坚持自己准则的人又有几个呢?
许多人活着活着不仅外在更加圆润,同时内在的棱角也被打磨掉,变得圆润,失去了自己的处事原则,逆来顺受,得过且过。
比如,某些人明明对现状不满,但是却不愿意做出改变。不断抱怨当前的现状,各种发牢骚,但是自己却又不愿意做出改变,改变现状。好比部分人明明不喜欢眼前的工作,却不愿意辞职,去寻找更合适的。在其位,却不谋其政,不愿意踏实做好眼前的事,却浪费时间去遐想虚无缥缈的事物。
更可气的是,一些人自己没有原则也就算了,却希望同化身边的人,对那些有原则的人各种冷嘲热讽,觉得他人虚伪。不但自己嘲讽,还鼓动身边他人一起。一旦有某些蛛丝马迹可以证明自己的看法,立即开始大肆宣扬。
当然,很多时候不是我们没我在原则,而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去实践。好比此刻写这篇文章的我,明明知道“言出必行”,但总是冲动地说出一些话,却做出一些与之相反的行为,甚至都没有去做。
明明知道祸从口出,要少说多听,却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想到不一定能做到,许多人都知道做人应该有自己原则和主见,但是面临选择时,却显得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时常把“选择困难症”挂在嘴边,明明受到症状得困扰,却极少思考过该如何去解决。更多时候,却是通过各种行为去合理化这种行为。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懒”,懒得思考,懒得做选择,情愿厚着脸皮去麻烦他人,受到鄙夷依然笑脸相对,只为把选择的压力转移给他人。
“懒”是所有人的通病,但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他们只是比别人稍微勤快些,面对麻烦,他们不会说不,他们只会踏踏实实,先做了再说。他们不会“说说而已”,他们更喜欢通过最强有力的语言——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所言非虚。
希望你可以成为你喜欢的那个人。
题图摄影:小苏的手机
【日有所思】
母亲一直觉得做人一定要有信仰,不管是信佛还是信基督,这样死了以后才有所去。当时觉得这是迷信,现在想想挺有道理的。
【惊喜一刻】
如果你觉得小苏的文章还不错,欢迎随手关注小苏的简书号——小苏手记,期待我们可以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