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那么多年的书,现在突然发现,原来的方法是错的。
我以前读书都是“我注六经”,读什么书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何老师的有效的读书法是“六经注我”,读之前就大概知道想从一本书中获得哪些收获,把别人的知识拆解掉,拿到你自己的工作间重新组装。
他讲了读者的4个境界:
1、看完一本书,理解并记住了作者的观点。
2、读了同一领域几个作者的书,把他们关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记下来,比较点评,可以署名发表。
3、读了上百本不同领域的上百本书,知道这个问题的发展变化,就是专家。
4、读了很多书,觉得都不太对,自己提出新的观点,就是宗师了。
何老师最主要的观点,是发挥人的主动性,要成为书的主人。
这与我以前的观点完全不同,我一直认为,写书的人都是大师,我要把书中的思想完全理解,从头到尾读懂。
而何老师的观点是,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读书,做书的主人,把书拆解掉,把有用的内容加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为我所用。
想想我以前读过的很多书,现在基本都忘记了书中写的什么,真正对我有用的,是自己的知识体系,比如笑来老师专栏中讲到的观点现在已经转变成我自己的想法,比如做时间的朋友,时间不能管理,能管理是人。付费就是赚便宜,人最宝贵的是注意力等等。
我的问题,主要是读的书太少,而想要的又很多,目前还停留在第一层读者的境界,看了一本书,理解了作者的想法与思路,已经自我感觉很不错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是看更多的书,比较书中的观点,达到第2个境界,以后也许书读的更多了,可能成为第3个境界的读者。
六经注我不仅可以用到读书中,还可以用到人脉关系的梳理中,是带着你的需求,在认识的很多人,找到适合你的朋友去交住,相互关心,相处融洽的朋友,才是你的人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