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1642天 23.12.5 运动打卡第553天 3748h 约练831
中午咨询的时间马上到了,咨询室的闹铃也按时的响了,当我打开门的时候,看到的只有父母,作为来访的孩子并没有来。
好在在上一次的时候,就跟家长作了沟通,对于咨询方案,我们做了调整,把父母也纳入了咨询范畴之中,当然,咨询的目标依然是所谓的来访的“问题”。
所以,今天当只看家长的时候,我并没有慌张,这次相当于做的是家长访谈,了解父母对孩子的理解,最近一周的改变与尝试,以及效果如何。
父母真的很不容易,在顶住孩子“坚持不上学”的压力下,自我的部分做了不少的调整,虽然在他们自己看来,这些都不算什么,是没有办法底下而为之,但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要知道,作为家长,他们的很多思维与行为模式,都是经由几十年形成,要去改变是非常困难的。
这里我反复给了父母肯定,并强调这里的不容易,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了不起之处。
同时也跟父母分享了我对孩子的理解,所谓“问题”的形成路径,以便让父母能够更加理解孩子,而不是一味的去责怪孩子和要求孩子。
最后也给了一些建议,从非“问题”角度,去促进来访的一些改变,提升他对自我责任的承担的意识和能力,让父母看到,这样做的目的和可能达成的目标,虽然不是直接为“上学”服务,但都是在为“复学”做准备。
当然也给父母一些“预防”,一是不要因为自己做了什么而立马对孩子产生期待,期待越多失望越多,影响情绪、影响相处、影响关系,最终影响孩子的“复学”,二是要有长期的准备,“稳”是当前唯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尝试,慢慢来,越想快越快不了。
需要反思与调整的是,面对家长的时候,作为咨询师的中立态度需要加强,总是更容易站来访一边,而忽视了家长需要被理解与支持,同时,虽然是家长工作,来访依然是孩子,但当只有家长来到 咨询室时,也需要把家长放在“来访”的位置,而不能有过多的“教育”与建议。
如何与家长建立联盟,需要我做更多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