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性是功
平等是德
普敬才叫功德
佛(药)-解脱生死的烦恼
儒家(粮食)-让我们站在大地上
道家(艺术)-让我们有自由的审美的态度
跟这个世界和解,而不是跟这个世界斗争
悟时“如桶底子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悟就是灵魂深处的事情心中莫名的喜悦或莫名的悲伤生命情感的升华那是心的事情,不是头脑的事情!
佛学——学者的事情
学佛——生命情感的升华
学佛:不是头脑中增加知识而是而是把我们的生命情感升华
佛=觉悟者
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平等佛性本无差别
甚么物?——不是东西恁么来?没来(佛性)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贫贱难耐凄凉富贵难以安业
“知止之道,在止于至善。
至善者,无好无恶,
不喜不怒,无分无别也。
识仁明理,亦当遵循此理。”
这就是说,
要想真正地不受杂念干扰,
心灵止于中和的最佳状态,
其关键不是要一心去排除所谓的杂念,
而是要不去与它们抗争,
保持不去分别的心态,
对于修养过程中的各种境界,
也要不喜不惧,
既不起追求之念,
也不要起厌恶之心。
我们的心里不能有负面的情绪,
就是正面的东西也不能滞着在上面,
就像眼睛固然容不得沙子,
但如有金、玉之屑那些十分珍贵的东西落到眼里,
也会疼痛难忍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