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源书乡
小时候我们那儿几乎每个村里都有小剧团,有人专司乐队,有人既能唱戏也会演奏乐器。孩子们最喜欢看那长袖的戏服,各种头冠帽子以及那厚底靴子与可爱的绣鞋。
冬天,农村基本没什么活需要干,当时还没打工一说。便有人张罗着排大戏,多是本村人,有时也会几个村里的名角联合演唱。
戏服也是村里人自己做的,我的四奶奶和三婶都是远近闻名的好裁缝。什么衣服样式或花样,只要见过就能做出来,且她们两个的娘家是一个村的,那个村里的小剧团很有名气,一年四季都有人请着演出。因此,曾专门培养有做戏服的,她们两位在娘家时就常做戏服,但她们都不会唱戏。所以每到冬天她俩为主,母亲姑姑和邻居的婶子大娘们都会去帮忙做戏服。
一般是腊月二十三要唱一场戏来庆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的白天,小剧团会组织旱船等娱乐节目,在锣鼓唢呐声的伴随下环村游行。前边有放鞭炮的开道,后边跟随着小剧团中打杂帮忙的和一群看热闹的孩子们。他们妆扮成各种角色,最常见的是唐僧师徒的妆扮,做着滑稽的动作,走走停停。
那些个名角主唱大多不妆扮,只跟着唱戏,妆扮的多是平时在舞台上演丑角或是村里的玩社戏的老人。有时在一些做生意或有在外工作的,以及村干部或富余的人家门前停下,边演边唱。这家主人便会拿出香烟糖果或是鞭炮酬谢他们,有的家庭会在主管小剧团的小本子上,点一场戏请大家看,这是要付费的。下午和晚上便开始按点戏顺序,或依点戏人指定的时间来演出。
那时小剧团红红火火的,时常外出演戏,小剧团的所有成员也会受到村里的照顾。随着电视的普及乃至打工潮流的涌动,小剧团已不复存在了。
村委会门前那个土戏台已被健身器取而代之,后因国家扶持农村建设文化大园,便在村口的小学操场边上建了一个半封闭的大舞台。这个舞台是原来土戏台面积的几倍,却找不回当年那小戏台的乐趣及人气。
现在只有在每年村里庙会时,才会请剧团来演出。往往是台上锣鼓喧天,演绎着古今传奇,台下观众却寥寥无几,少了那鼓掌与叫好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