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40333/d278a00cd94e5037.gif)
每天早上
闹钟响了n多次
才挣扎着爬起来
考试只剩30天了
书本才翻过那几页
明天早上就要去旅行
行李还撒落在房的各个角落
把工作带到家里
骗自己说回家做
到了家里又说累了
休息一会
吃过饭了后立刻工作对身体不好
再跟朋友聊两句
最后就该睡觉了
前年制定的减肥计划上个月终于开始了第一步
然而购物篮里还是装满了吃不完的零食和饮料
总是觉得自己心累得不行
却没时间似的
一看又啥也没干
我想,我这是得了传说中的
拖延症
拖延症
拖延症
拖延症
拖延症
可是?
为什么我在胡吃海喝的时候从不拖延?
为什么我在淘宝王者的时候从不拖延?
为什么我在偷懒犯困的时候从不拖延?
为什么我在最不该拖延的时候都在拖延而在可以拖延的时候都不拖延?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0333/3cc3343af87954f2.jpg)
PROCRASTINATION
拖延症,取意“明日复明日”。拖延症总是表现在各种小事上,但日积月累,特别影响个人发展。拖延现象现已成为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圣经从希腊文翻译为英文的过程中,拖延更多被译成“罪过(sin)”,直到工业革命后,拖延才逐渐具有了现在的含义,被视为“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
单纯的做事拖拉或是懒得去做,只能定义为“拖延”,也仅是一种坏习惯,改正它并不难。
当“拖延”已经影响到情绪,如出现强烈自责情绪,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生出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时,才能称之为“拖延症”。
随着我们对拖延症的了解,我们知道,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心理学家们认为,拖延是只大包袱,解开这个包袱,里面装着好多复杂的心理动机。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0333/8cf0ef8cdd6ef964.gif)
让我们了解最有代表性的几个心理动因吧。
1.完美主义
几年前,意大利心理治疗师吉瓦尼对意大利版PSYCHOLmatchOGIES的记者这么解释完美主义为何会让人拖延:“害怕在考试中不能得满分,或者不能赢得一场比赛,为了避免恐惧,最好不参加。
在这些动因的背后,潜藏着一定要成为最好的愿望,在自己面前不能冒失望的危险,不能在他人面前留下不好的形象。对于这种人来说,一拖再拖的行为变成了免于遭受失败的策略。”
问一下,你有没有“心理阴暗”地猜测过某些名将为何会出现一些小状况退出竞争或是比赛——如果我不参加了,你们也就不可能看到我的失败了?
拖延,是由于既害怕成功又害怕失败,同时也害怕权威的愤怒。
2.隐秘的攻击性
我们意大利版的精神分析专家Consuelo解释说,拖延者们在表达隐秘的攻击性。
对孩子的生活充满控制的父母,为孩子决定所有事:做什么,怎么做,跟谁交朋友,上哪所大学,选哪个专业,毕业去哪个单位,等等。他们要孩子不容置疑地去执行他们所谓的建议。
父母感到自己是在保护孩子,或者是在运用自己的人生智慧让孩子避免出错。但是对一个孩子来说,如果Ta不断地接收没完没了的建议和指令,Ta可能就会感到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拥有一个独立的自我。
父母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控制孩子,有时候这种建议非常严厉,父母会愤怒地爆发开来,以言辞或者肢体表达出来的愤怒会摧毁孩子对自己和他人的信心。
当这个世界对孩子来说已经成为一个危险的所在,而直接的反抗又太冒险,拖延就变成了他们的一种反抗方式。Ta通过拖延和拒绝做事情,就可以激怒有控制欲或者要求严格的父母。
久而久之,这种拖延的行为会固化下来,以致于成人之后,他们仍然用这种方式应对压力。”
我们身边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一个叫刘灿灿(化名)的男子,从来不遵守限号,总是横冲直撞地开车,他有一次晒收到的罚单:高达3000多元!但是,就是这份罚单,他还拖延着不去交!
3. 家庭造就的低自尊
面对控制的父母,有些孩子会变得暴躁而叛逆,但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变得拖延和回避呢?
或许,这触及到Ta内心中一种深刻的情绪:恐惧。
对孩子自尊心的压制,会导致孩子无法突破恐惧去直接面对困境。
控制的父母,普遍缺乏一种对孩子自我感的支持。过分的控制,破坏了孩子可以独立生存、选择和自己规划人生的自我感。
父母自身无法忍受失控带来的焦虑,因此他们没有能力去涵容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容忍失败和接受现实。
4.工作狂倾向
许多拖延背后,有一种工作狂倾向。“拖延者常常觉得自己效率不高、甚至以为自己懒,更不可能是什么工作狂。但实际上,工作狂是深埋在他们心底深处的一个心理学动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0333/217afeb2ab050455.jpg)
对于日常工作中的拖延,我们可以通过在脑海中具体而细致地描绘出完成任务之后,自己可能得到的奖赏或惩罚来帮助建立自己与未来的自己的联结,增强未来的现实感,从而激励自己尽早做出行动。
对于那些长期受到焦虑、抑郁以及非理性信念困扰的人而言,及时寻求专业帮助也是十分必要的。而主动、及时地寻求帮助,本身就是克服拖延的重要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