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读《当下的力量》

初读《当下的力量》

作者: 睿小然 | 来源:发表于2022-06-11 19:23 被阅读0次

    记录一下今天参加《当下的力量》读书会的过程和收获。

    今天读书会共有5个人参加,lulu是第一次直接互动交流,其他人都是熟悉的老朋友啦。流程上,我们简单介绍自己之后,花15分钟时间自由阅读导读、前言和第一章的内容,然后展开讨论。正如我在读书会上分享的那样,我发现这15分钟过地非常快,好像只有五六分钟。前期过程经历从对于15分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小小的焦虑,到后来的平静感甚至进入心流的感觉,这是一份对于那个当下的体验。

    再谈谈对于看到的文字的一些触动的部分。

    1.张德芬为这本书写了导读。她在导读中提到,人类受苦的根源来自于我们大脑的思维,这些痛苦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心层面的痛苦,即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性焦虑和永远对于外在世界无法寻得满足的部分,另一类是痛苦之身,我们在过去未被合理表达和适当的释放而积累下来的负面情绪能量。

    对于这两点痛苦,我有切身的经历,感同身受,所以被文字所触动。

    我会联想到我一直以来最害怕的分离议题,分离对我而言特别痛苦,特别容易激活我内在的复杂感受,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我在关系里非常容易看见并就能通过交往的过程中从对方身上获得我所需要的爱、温暖、阳光等各种我需要的,之所以说容易,是因为那是我的需要,就像想吃什么东西就会去买、去找,我其实一直都在这样的在外在寻找和获得的状态里,在一个被给予和被喂养的状态里,我从不觉得或者极少觉得我自己有能力给自己这些,正因为一直在追求外在给予的这些满足感以及习惯于外在的给予,所以我也早已认定我自己没有这些能力自己满足,只有对方身上有,对方才能给予,如果关系中的对方离开了我,对我而言就意味着失掉了这部分的能量供给,当面对分离时,我内心就会非常抗拒,“你怎么能离开我,没你我活不下去,你怎么能把原本给我的东西停止了,或者转身给了别人”。事实上,这个人的离开,会让我体验到痛苦的丧失,过程过去之后,我会或快或慢,重新进入寻找和新一轮的被给予的过程,不断地从一个客体,转移到另一个客体,经历一个分离到相遇再分离的循环状态,从来没有意识到这种被给予的过程,其实对我的能力发展是一种限制。刚好近期有一位对我很重要的人再次要离开,我有机会回顾这些,消化这些,才能意识到这个部分。

    对于未被合理表达和释放的负面能量,就更有感触。我可能习惯用行动化去消化情绪,尤其是用吃东西和刷剧,不太善于用言语等方式合理的方式表达出来,面对冲突也非常恐惧,更多的东西会变成自我攻击以及自我怜悯。

    2.导读中提到“未显化状态”,可以比作“道”,在它之中,没有二元对立的好坏、对错、是非、黑白,是一个“一”的境界。

    我近期有幸体验过这样的一个感觉,虽然只是非常短暂的时刻,那是一次我在对之前正在谈论话题时候突然有了一个暂停,觉得我想且立刻远离之前讨论时候的那些焦虑等复杂的情景,同时我又对未来的迷茫、未知,这一刻开始时,我有点心慌,随后而来的反而是一种奇怪或者说神奇的心安。看到文章中这个文字描述,就会让我不自觉的想到这个心安的体验,当时与对方讨论这个感觉和观察的时候才发现,这是一份空间,这个空间是一个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需要做的空。或许就是这个未显化的状态吧,在这个状态里,真的是非常放松的,是我少有的体验。

    3.作者在前言中提到,常常有人跟他说,“我要你所拥有的东西,你能给我吗?或者告诉我怎么得到它”,作者通常的回应是“你已经有了,只是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而已”。

    我们所看到的外在,是真实的外在和与外在接触后的我们自身的组合,换句话说,我们自己的内在有两个自己,一部分是我们平常容易感知到的现实自我,另一部分是不太容易能观察到的临在自我或者叫观察性自我(这定义是我自己随手写的,可能不够准确)。我们渴望的外在,实际上一部分是我们已经得到了,但是体会不深,我们以为在外面才能得到,其实是我们需要重新看清或发现自己内在的部分。

    套用前言中的原话“我常常是对着你内在那个思考者后面的知晓者说话,如果我有时候说话很重,那是因为我要让你摆脱深层的心理抗拒,并让你到达自己内在那个已然知晓的地方“。这个地方他不那么容易获得,甚至要经历迷茫、痛苦然后可能因为某一刻的内容触及到,或许开悟的状态也不过如此吧。

    作者也希望传达这样的理念“人本自具足”,我们只是去发现那些我们本来就有的东西。

    4.基于事件中的错误或问题,不要跟自己的身份认同和个人问题混淆。错误就是错误,它并不代表你。

    可能受制于教育和成长环境,身边有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状态,把错误和人格、身份等同。当我们不小心做错了事情,很容易产生愧疚感,觉得自己可能对不起父母的付出、对不起领导的信任等等,可能觉得自己怎么这么差劲,这点事情都做不好,基于这些复杂痛苦的情绪,还要硬着头皮花时间去处理错误事件带来的事实性的问题,简直就是重度暴击,或许这部分也会受制于完美主义的倾向。换个角度想,犯错误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做事情失败也是,暂不谈超过法律层面的错误,这些所谓的错误也好,其实只是一个生活中小小的事件,记得在《被讨厌的勇气》等文章里也看到过类似的表达,一切烦恼来自于人际关系,我们的存在就是会带来问题,然不断地去解决问题,在错误中去成长,去迭代内在的系统,不犯错哪来的成长呢?就像科研人员,不经历一次次的实验,基于失败的实验,怎么换来成功的研发。可怕的是,当我们出现问题、犯错误的时候,就觉得整个人不好、糟糕透顶,甚至不配活,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同样,当我提出了某个需求或要求,别人拒绝我,我也不必感到我有问题,我不该有这个需求,或者觉得对方怎么怎么有问题,这个小忙都不能帮。我有提出需求的权利,对方也有拒绝的权利。能够区分开来看事情和人,会让我们内心变得清朗。

    这部分其实又让我想到另一个状态,“需要跟他人一样才安心”。当有人表达观点与我不一致,我就无法耐受,觉得好像是我这个人就不对了,要么想要说服别人跟我一样,要么就是改变自己,把自己变成跟比人一样,才感到安全。这是我以前的状态,但近期我开始能意识到,人和人之间就是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不影响成为朋友或者能够一起共事,我只要把握那个我们共同的目标就好了,步调不一致可能会影响进度甚至导致间接的失败或暂停,这些都是正常的状态,我们可以享受相同带来的舒适和愉悦,看到不同,并接纳这些不同,去处理这些不同带来的不便,享受相处的过程。至于关系,也是类似,和而不同,不必什么都是一样的,不同反而才会更有意思,关系是自由的,可以连接,可以退出和离开,可以暂停,可以回来。

    正如我前天那片刻的意识到,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可以能够发展没有什么压力的亲近。或许也可以加一句,也可以发展随时退出的无压力的自由。

    今天琳林分享自己某一次工作中洗手的体验,那份接触了真实感的自然状态,着实打动我,我竟然眼角不自觉的流泪,感性如我。我喜欢lulu表达中既带有情感又富有理智的状态。今天见到好久不见的小旋,明显感觉到她内在的力量感的提升,整个人由内而外的气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有婷婷和闺女的出境,增加了我连接真实世界的那份舒适和喜悦。

    为期一个月的读书会,今天开了一个非常好的头,非常期待接下来的每一次交流和触碰。

    还有一个想要说的是,之前是看的电子书,看了前面几章,或许感触很少,也经常读不下去,今天因为第一次看纸质书,发现还是读纸质书感觉很多,而且可以翻来覆去地看,不被外在诱惑所打扰地看。最近一直没买书,大部分都是看囤货或电子书,这是我许久未有的阅读体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读《当下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dw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