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601149/e229f6a9536d1c95.jpg)
要承认自己是一个易于焦虑的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对于心理工作者而言。
在借书的时候,犹豫着,还是拿下了这一本《你好,焦虑分子》。对号入座,做一个自我诊断觉察,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
"如果主体具有易感性人格或性格,那么他出现焦虑病症的概率就要高于其他人。这种人格或性格会令主体更倾向于以一种不堪重负或创伤性的方式去感受生活事件,会令他们在面对这些焦虑病症,甚至目前已经明确却可知的抑郁情绪时更加脆弱"
1.肯定有性格原因,比一般人更加敏感,细致。听到了就听心里去,会在心里左右前后翻一遍,各种为难。
2.成长环境有影响,小时候的无助,现在会以创伤性的方式去感受世界,凡事会多往坏处想一点。
“焦虑正是产生于不相协调的体验,个体对这个世界提出的关于自己来源和去向的各种疑问与这个世界给出的答案之间的不相协调”
3.处于更年转型的这个阶段,对自己及未来,又多了一些不确定带来的思考。扩展还是聚焦?
“焦虑体验是一种来自内部的求救信号。这类求救信号并非像不停哭泣的婴儿一样,是发送给别人的,而是发送给我们的自我,目的是让这个自我调动所有的内部资源来重建摇摇欲坠的秩序”
4.是的,我们有更多的主动性去建立自我。而不是坐等焦虑去吞噬我们。
我是丁若木,相信叙事的力量。
坚持叙说1411天,坚持书法38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