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我:你的故事为什么总是悲情?我想回答的是,首先,故事与我没有太大关系,我只是长了一副值得信任的外表,他人面对我能塌心交流;再就是,上帝的天平是倾斜的,痛苦与快乐总是不平等的,何必拿那些他人稀有的幸福来反衬大多数悲凉。
爬上山顶,听见一阵脆生生的干净利落声:约法三章,我们不许翻旧账,不许提前任,不许提分手这两个字。
我很震撼,心好像被什么攥紧了,微微一颤,想要挣脱。到底是爱有多深,才能真心选择说出退让、妥协之语?
既然登上山顶,就不要辜负俯瞰的机会和动人的故事,我打算多坐一会儿。
她是Y小姐,或许是勇敢的代名词。我不解,问她:"你是在放低身段吗?"
她笑了笑:"没谈过恋爱吧,或者没成功谈过一场恋爱吧。"
"......"被问住了,怎么回答呢,我自认为自己很能解读心理,当然解读自己除外。问题的症结归到自己身上,我们就很容易猝不及防,就像此刻的我哑然无声。
"两个人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可以称之为妥协的,都只是你情我愿。"
"……"我想继续听下去。
原来Y小姐和X先生是异地恋,X先生在北邮,而Y小姐在山科。每年山科有很多学子能考到北邮读研究生,但是Y小姐却没有这个本事,当然,X先生也并没有向她要求过什么,哪有什么"门当户对",活在彼此眼中就是平等,但是Y小姐不想让他人认为两人不对等。
X先生曾有一个忠实粉丝,渐渐的被动地成了男女朋友关系,人值青年,连决定也是青涩的,后来随着进入不同的学校两人草草分手;Y小姐曾有一个大家公认的男友,头脑灵活,有性格,敢公然顶撞主任,也会与老师像哥们一样相处,对于讨厌的人他敢于嗤之以鼻,对于喜欢的人他会倾尽所有,后来才明白,那只是年少轻狂。
经过草率的初恋后有些人会懂得等待,有些人会学会保守,有些人会变得随性,有些人会随遇而安,有些人会顺其自然,有些人会随便处之……
X先生蜕变成一个更加沉熟稳重的人,Y小姐成长为一个不再乐于奉献的人。后来Y小姐遇到了X先生,虽然不再热情待人,但那份刻意掩埋在冷漠外表下的善良与干练还是被细心的X先生注意到了,而Y小姐也被X先生的沉熟深深吸引。
听到这,我觉得Y小姐并没有给我解释什么,仅仅是欲扬先抑,告诉我她如何如何觅到了X先生,现在过得有多么幸福。没关系,山顶是别样的风光,这里也会有别样的幸福。
等等,Y小姐找到X先生的过程太容易了吗,没有吧,两人之前都经历了一段小插曲,悦耳也好,聒噪也罢,总之插曲结束了,再谱一章什么曲子,就留给下一场的主角了。
在异地,两人见面是一种奢求,矛盾也是难以避免的。风平浪静时,你敢保证下一刻仍是晴空万里吗?或许大多数人更担心的是某刻会有狂风暴雨吧。
周围的异地恋频频分手,两人也变得敏感起来,或许是把对方划进了自己的未来,所以不敢想象失去的痛苦,也或许是本就岌岌可危,不知用何维系才能安稳地等待未来临近。怀着这种忐忑,Y小姐与X先生也争执过,因为提及过去,提及他人,提及不悦……但欣慰的是,两人从没有冲动地说出过分手。出现矛盾时,X先生给Y小姐静下来思考的时间,虽然不能放下手机冲到她面前,但X先生给Y小姐提供了宽容;Y小姐了解X先生不善于表达的性格,所以从不要求他说些甜言蜜语,遇到有趣的事第一时间告诉她也是最美情话。Y小姐和X先生从不用诺言去"绑架"对方,虽然可恶的生活想让每个人分道扬镳,但是,留住一个人,只靠诺言是多么的可笑啊,所以Y小姐和X先生选择了平平淡淡才是真,定下了约法三章。
悲情与幸福都是相对的,是主观的,有人认为X先生与Y小姐的恋爱方式很悲情,相见甚少又缺乏情话,而有人认为X先生与Y小姐的相处是真爱,无话不说且相挂对方。
回到开始时问的问题,我的故事都是悲情的吗?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仅仅是听到了看到了就不忍心憋在脑海里了。
最是秋色好入画,已是初冬,山顶的正午少了太阳火辣,饿了,下山去吃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