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文六
灯光幽暗的展馆里,琉璃产品沉静安坐着,纯净无瑕。角落里,一朵融琉璃的莲花抓住了游人的视线,莲花是静的,似乎轻如羽毛,但琉璃内的气泡或沉或浮,倒像是托起了那朵莲花,使其有了呼吸,在悄无声息的展馆里低语着,倾诉一段关于梦,关于成长的故事。
三十年前,影院里。
荧幕上映着她的影像,清眸皓齿,峨眉柔荑,一颦一笑皆撩人心,风华绝代,年华正好,她斩获影后。可聚光灯下,她望着眼前晃眼的闪光灯,忽然感到迷茫无措:眼下的生活,似乎并不是她想要的,可她究竟想要什么呢?
拍戏间隙,她晃过一条商业街,目光从广场街角一家工艺品店一闪而过,阳光正好,轻抚着商店的橱窗,临窗的那只琉璃杯反射出的光线,就那么不偏不倚的映在了她的眼里,不知怎么的,一条光线,一只杯子,瞬间决定了他的心,头脑中前所未有的清醒:我要的,就是它!
果断而决绝,她捧着那只杯子,于几个月后在影视业销声匿迹。
坊间相传她躲在小城里卖玻璃,一时流言四起,她不愿出面澄清,远离了那个名利场,她只愿与琉璃为伴。
工作室里,她埋头沉思。
她想学习古法琉璃的工艺,可是工艺失传了百年,她只能独自摸索,心绪不灵,浮躁焦虑,他把原先的设计搞撕了揉,揉了撕,坚持了两年,她仍是没有任何头绪,工作室北面的院子,已被色泽劣,形态差,烧坏烧弯的琉璃填了一半的土地。她不安地站着,等待窑炉新一批琉璃,尝试了各种铸造了工艺的她,几乎决定放弃了,新出窑的琉璃,终究还是令他大失所望。
恍惚的坐在椅子上,她的目光开始无意识的游离,她想起初见琉璃的那一幕,街角的小店,像盘亘于时光外的一朵花,注定了这场不平凡的邂逅。橱窗后,那是琉璃杯溢彩流光……
心逐渐沉静下来,毛躁的心绪被回忆磨平,她拿起画笔摩挲稿纸,眼中噙着泪,却面带笑意。
夜深了,桌角的琉璃杯静静的,见证了眼前这个不再急躁的女子暗暗的成长。
烧坏的琉璃杯仍然是越积越多,直到填满了后院的“琉璃冢”,此时,她也不再是倾城倾人心死的那个她了。
1000多个小时的沉着守候后,千手千眼观音琉璃佛像走出窑炉,伴随其他各种色彩精妙的琉璃盏,琉璃瓶,琉璃莲……经过烈火的淬烧,震人心魄。
而曾因琉璃负债累累舍弃一切的她,也在时间的长河中迎来了重生。
例文七
午后书房,微醺的阳光穿过轻掩的门帘,我静坐于钢琴前,谱架上是李斯特的《旅行日记》,音符跳跃于五线谱上,好像能体悟到李斯特的成长与蜕变。
轻抚琴键,如水的旋律从指尖流淌出来,如泉水叮咚于耳畔,给室内添了几分灵动,手下,跳动的琴键如一条丝绸,飘飞于空中,摇曳生姿,尽显妩媚。
随着旋律,思绪悠游,真喜欢年少时的李斯特,风华正茂,才气纵横,一首首华丽炫目的曲目正迎合了贵族们的口味,也让他成了贵族们的宠儿,一个又一个华美的头衔抛向他,让他不可一世,却又不知所措:着,真的是我的追求吗?
绝不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永远不会迎合他人的品位,而只会忠于自己的内心。整日为了讨好贵族而创作那些看似炫目实则空洞的作品,不但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浪费了自己的热情与才华。
成长之路,从来不会平坦,当李斯特将自己的新作弹奏,得到的却是贵族的冷眼与讥笑。思绪旋回,指尖曲调轻缓,如置身幽谷,听风吹落叶,溪水潺潺。
所幸,李斯特并未被接连的挫折击垮,贵族的冷遇夜让他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供贵族取乐的工具,与其将自己的音乐浪费在表演上。不如离开这个浮华的圈子,凭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价值,歌德曾说:“就算要出卖灵魂,也得找个付得起价钱的人。”为了荣华富贵,出卖灵魂并不值得,李斯特毅然选择了归隐,瑞士的山间湖畔,远离浮华,让自己的内心与才思在风语鸟唱的濡养中慢慢成长,以草木作笔,天空为谱,续写一篇篇华章,终于,一部《旅行日记》似一首抒情长诗,标志着李斯特终于成长为一代钢琴大师,而李斯特并未就此停止,即使到了晚年,仍创作出无数让人惊叹的杰作。
一曲奏毕,轻合曲谱,若是李斯特盲目迎合贵族,世上也许多了一个钢琴演奏家,却少了一位钢琴大师。顿悟,所谓成长,远不只是年岁的增长,更是指一个人内心对自我价值的逐步醒悟,而如今的太多人,自以为认清世俗的一切,却仍是盲目跟随大众的脚步,追求所谓的名利,殊不知内心的成长永无终点,
书房,阳光微醺;耳畔,琴声叮咚。
例文八
黎戈在《私语书》中呢喃:“如果可以,我想成长为一棵树,安静向光,触着流云和微风,窃窃的欢喜。”成长,是生命向上的姿态,是青春的凌云壮志。
孤身一人云水间,其梧桐疏影,早已不复昨日韶光,万物都在静谧成长,唯有保持成长的姿态,方不负人世间绚烂之景。
繁华春深,景致牵动离忧,梅贻琦所处的时代,风雨如晦,鸡鸣无已,作为一个时代的斯文人,他没有拍桌怒骂当局人的快意恩仇,没有风花雪月的情感波折,有的只是一个“四平八稳”的梅校长和勤勤恳恳的《大学一解》,专注于学术研究,竟是那沉默寡言的懂行君子。
成长尽在那一刹,其成长,是梅贻琦生命之成长,也是爱国之成长。
当卢沟桥响彻炮火的前夕,梅贻琦一改往日沉默寡言的姿态,而是呼吁清华学子都团结一致,共御外敌,在纷乱的炮火声中,在学术与爱国的抉择中,梅贻琦在成长,那高亢一首“兴天池,犹未雪,复燕京,还燕碣”的西南联大校歌正暗示着梅先生的成长。
在挫折中成长的,不仅是梅贻琦,还有千千万万的国人,在爱国者责任下团结一致,保持着成长的姿态。我想,也正因此,梅先生才能锻造出清华的黄金时代,和史诗一般的西南联大吧。
保持成长的姿态,需要挫折的砥砺,古人云:“心忧君圣,多难兴邦。”正如孔子被困陈蔡而弦歌不辍,左丘失明却有《国语》。
流水清涧,瑰丽雄奇,保持成长的姿态,更要有不为荣利缠缚的心,犹如一泓清泉,婉转流淌,去留皆无所留恋。遥想千年之前,林逋清木履蓑衣箪食瓢饮,在钓鱼耕烟,灌花酿酒的人生中,保持成长的姿态,吟诵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佳句。
杨绛先生曾言,:“成长,好比香料,捻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保持成长的姿态,既需要有梅贻琦“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面对挫折不惧的态度,也要有林逋舍尘烟的争艳之心,唯此,人生必臻于完美。
保持成长的姿态吧,那甘寒的冰凌,亦能化成温润的血液,在你我的心间流淌。
例文九
一直笃定,成长与野草从缘,便有千丝万缕的相似……
喜欢草药,只有那几个药名。譬如独活,一茎直上,很风不摇曳,无风偏自动,这样一颗细茎无香的草,古人把它叫做独活。喜欢这两个字,孤独不失风骨,得势却不张扬,平淡却不沉沦。一如成长,那条遍布荆棘的路,却只能有我们自己孤独地前行,有时,我们会为所见的柳暗花明欣喜,会为努力采撷的果实得意洋洋,但成长告诉我们,得势不可张扬,要懂得沉心,懂得积聚。有时我们会为生活的鸡飞鹅叫伤神,为日常的平淡无奇而不甘。但成长告诉我们,平淡不可沉沦,奋斗着,努力为未来奋斗着,独话,独话,多像成长的样子。
喜欢看母亲煎药,这是场与时间的拉锯战,左手执扇,右手执筷,轻轻扇动,慢慢翻转,浸透了苦水,才能流出药材的精华,经历过药罐的闷煮,才能散发药香,尝过了烈火的煎熬,才成了那一碗珍贵的药汤。成长也是如此,经历过命运这双红酥手的翻转,生活这把黑瓦罐熬制,才能不断收获,不断流出成长的价值,当我们走过这段悲喜交织,得与失并有的成长之路,回过头来,终会感谢那段在黑暗里苦熬的日子,被寒风与剪枝不断的伤害,在夜晚独自等待的泪,却终会化作成长的肥料,春来便花开。
喜欢喝药,有几分意境之说,而不因汤药有多好喝,事实上,中药的苦涩,绝不像咖啡,苦涩后留有香醇,那是一种清冷的苦。端起药碗,氤氲的热气中散发出半甘半苦的味道,甚至是一种说不上来的气味,只能捏着鼻子硬吞,从舌尖到口腔,到肠胃,那股清冷的苦便从上而下窜入,当你上窜下跳泪花飞溅时,你却又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那一味甘甜,像柔软的触手,轻轻平息一切苦涩。先苦后甜,不也是成长的模样吗?成长就是为了拼那一味甘甜,而选择现在沉默着吃苦。磨破了手皮,多生了茧子,有时“困酣娇眼,欲闭还开”,但却依旧告诉自己,这就是成长,吃得苦中苦,方得甜后甜。
我总认为,草药就是那漫漫人生,也有成长的滋味,成长就是多活,独自坚定地活着,成长就是苦熬等待,寻找最后绽放的机会,成长就是喝中药,忍得了苦,就尝得到甜。
恍惚间,我又看见了草药中迸发的成长哲思。
例文十
一叶小舟,徜徉于芦苇荡丛中,眼底都被染上一片芦花的白。
心思浸润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诗意里,想起古文中一句“初生者,谓之葭,长成者,谓之苇,苇者,伟大也!”望着眼前白茫茫一片的芦花,不禁在心里勾勒芦苇成长的图景:清风,斜雨,在爽利的水声中拔节,芦苇本是河边草,却以草的底子,长出花的模样,那该是何等的韧性。
折一段茎杆放入口中咀嚼,不是烈油猛火下升腾的热辣或是甜腻、酸涩,而是清清淡淡,和着草清气,那一汪汁水,顺着喉咙淌进心间,清平水意,是酸甜苦辣过尽之后的平淡。恍若人的一生,浸淫在各种滋味里翻滚成长,最终沥出的反而是蜕变后的归于清寂,从草的底之上,开车淡白的花。
“最是平生会心事,芦花千顷月明中”,关于成长,芦花是最知味的。
那结了硕大果实在枝头招摇的,不是成长,它是过程而非结果,他是内化收敛而非张扬。成长是经历,经历世世千容,经历白云苍狗,经历变化莫测的现在和尚不可知的将来,成长是洗涤,洗净暗晦涩,洗尽阴霾,迷蒙而得以窥见生命的高台,正如芦苇,浸润着每一滴红湿霜重露寒,经受着每次飞鸟停憩又飞起,和每一首江船桨划拨拍打,开出花,白茫茫的,漾进千年来的诗意长河里。我想真正的成长,并是在品得世间真苦真甜,然后回归本位,实现蜕变。
千里芦花,悠悠,他们还将败落又生起,是起点又是终点,恰如成长,我想起不久前刚刚离开人世的周有光老先生,让我为之动容的,不是他与张允合合的真情,亦不是他孜孜以的背影,而是他在每一篇文章和一笔一划的写下的:“时年95岁,时年96岁,时年……”有人怪之,他笑曰:“我还在成长。”可见成长不受年龄所限,不受阅历所限,它永无止境,永无终点,成长之于周有光先生,是在百年之龄,却愈发清醒的审察,是愈发锐利的批判精神与目光。
不论是芦苇还是周有光先生,在成长中经历苦乐一生,经历种种蜕变,绽放历练洗涤之后的生命之光:在成长中的不断前行,任苍颜白发却也清醒自持。在成长中,他们获得生命存在的意义,将获得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肯定。生命得以在成长中圆足充盈。
心思回转,不知不觉已起身离开芦苇荡,新月初上,清光遍洒,回首,天晴月明中,落花一片白茫茫,摇曳。
白露过后,该是芦花飞舞的时节,可我深知那韧性的芦草啊,还将继续成长,扎根在河边,扎根在我心田。
最是平生会心事,芦花千顷月明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