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找书时看到《亲密关系》,就随便拿出来翻翻。
翻到一篇,有一小节讲小孩偏差行为的四个阶段,引起了我注意:
引起注意 (看看我,看看我)
权利斗争 (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报复心理 (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
自我放逐 (努力有什么用?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
明明是看过的书,但是,“看看我,看看我”,这几个字把我怔住了。
我想起有时候女儿放学回家,要抱抱。我要是在做饭或者在看书,就会随便把手搭在她双肩上,但是眼睛却盯着锅里,或者手上书本,或者别的我正在关注的东西。这时候,女儿就会叫起来,“看我,看我”。
我听了有时也只是嘴上“呃呃”,没太认真。那时候,她就会把我头掰过去,或者把我手上书拿掉,生气地盯着我喊,“妈妈看我!”
我一直以为女儿就是孩子气,通常就是再抱抱她哄哄就完事了。
原来我把看过的书都给忘光光了。哎!
我盯着这段话发了好一会的呆。
其实这段话讲的偏差行为不只是对小孩,夫妇之间也有可能出现。
我们也许以为小孩子才会有偏差行为,但是却没有好好审视自己在家中的行为。夫妻之间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在重复着偏差行为的循环。
我们由一开始希望对方注意我们重视我们,到产生失望,到产生怒气,到产生报复心理,到放弃自我,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就完成整个过程。
导火线很简单,可以是情人节,生日,三八节,纪念日,对方要是万一忘记了,我们又不想提醒,希望对方自己想起来。
又或者是,自己想要某个东西,希望对方送,或者希望对方帮做点家务什么等等小事,不想明说,就想着捣腾些什么来引起对方注意,暗示。一旦一再失败,就会心生怨怼情绪,继而对对方冷淡,或者无故开战,找事情吵。
到最后就有可能变成,"你对我一点都不好,我也不要对你好。我才不做饭给你吃,我才不。。。呢?”
想想,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情景?
无论多好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每个家庭每天面对的都是一样的:柴米油盐甜酸辣!
所有一开始经营时记得好好的相处之道,背得很熟的育儿经,在无数个厨房里忙得满头大汗的日子后,在无数个灯下陪读跳脚指骂的暴躁后,一不小心,就跟在中学里死背的应试题一样,全部还给岁月了。
我突然想,是不是要在日历中设置个提醒,提醒自己隔一段时间重新翻翻那些老套的调调?
也许应该计划一家人一起,每隔一段时间来个特俗的读书日,专门读读醒脑的“圣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