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胡适和陈鹤琴先生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更令已为人母的我惭愧与汗颜,做父母前你知道如何做父母吗?你为做父母准备好了吗?已经拥有了两个孩子,而且身为教师,你懂家庭教育吗?知道该如何家校共育吗?该怎样做父母?一串串问题环绕大脑,此刻,内心对孩子的埋怨荡然无存,只留下深深的自责与后悔。责备自己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后悔开始没有做好当父母的充分准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父母呢?结合两位先生的观点,简单总结如下。
一、做好孩子的榜样
俗话说“从小看大,三岁至老”,小时候对人一生来说很重要,其实也是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的影响力对孩子很大。孩子最初如一张白纸,画什么色彩就有什么,画色彩的人是父母。“啥大人啥小孩”,在我们这里听过这样一句话,虽然是方言,但也说明了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比如有的父母爱打麻将,孩子也很早就会;如果父母爱玩手机,看抖音快手,孩子也迷恋手机;父母喜欢体育锻炼,孩子也爱运动;父母爱读写,孩子也喜欢读写。让我突然想到了同事王辉霞老师,也是现在新网师的讲师,她喜欢读写,她的儿子也喜欢读写,坚持的很好,才小学就自己写小说;再比如我们新网师的秦军娜老师,一直以身作则,坚持读写,两个孩子在妈妈的影响下,都很优秀。秦老师说:“我们坚持学习,孩子看到也会自觉学习,假设我们一直玩手机,孩子也会受影响。”母亲优秀,孩子也优秀,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身边还有不少的例子。所以,父母是孩子的学习榜样,作为父母要做好榜样,这也是我自责最多的,自己做好榜样了吗?答案并不满意。该如何做好孩子榜样,需要规划下,然后坚持下去。
二、了解并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
陈鹤琴先生说,养鸡养蜂、栽花育蚕都要有专门的学识和技能,更何况养育孩子,作为父母,要教养孩子,就要懂得孩子的生理和心理。身心健康对孩子来说是基础,也是首要问题,身心不健康,其他都显得苍白无力,就如盖高楼没有打好地基,楼再高再华丽壮观,最终还是会轰然倒塌。所以,要懂孩子如何更健康。
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饮食、营养搭配要合理,劳逸结合,特别是视力、肩颈等方面,现在是信息时代,电子产品、网络盛行,孩子虽然可以从中可以扩大视野与知识面,但过长看电子产品,孩子的视力会受影响,有的孩子甚至会有富贵包,肩膀内扣等现象。作为父母,也要注意孩子的饮食,有时孩子遇到喜欢吃的,暴吃,完成过饱,引起不好消化,或是不吃早餐,喝凉饮等,引起肠胃疾病。孩子小,对身体健康概念不强,父母就要多引导孩子养成好习惯,重视身体健康。
孩子心理方面,父母容易忽视,总觉得让孩子吃好用好就可以,其实孩子的心理脆弱敏感,了解孩子的心理,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比如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家优秀孩子比较,让孩子更没有了自信,自尊心受伤。在教育孩子时,我就特别后悔自己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明知道每个孩子有个性差异,总不自觉拿自己孩子与别的孩子比较,特别是女儿学拉丁舞,因为女儿协调能力弱一点,其他孩子都可以加上手势顺畅的跳舞时,女儿加上手势还是跳不好,急性子的我就批评女儿,怎么就跳不好,看别的孩子跳多好,适得其反,从批评过女儿后,女儿对拉丁舞没有了兴趣,甚至没有了信心,没有坚持学下去。现在想想,不是女儿没做好,是我伤害了孩子心理,无意的批评让孩子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其实在生活当中,作为父母的我们,总不经意就伤害了孩子的心。所以,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更要重视孩子心理健康。
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就直接和家长对孩子身心健康的了解和重视有关,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父母要学习孩子身心发展方面的知识,更好的教育孩子。
三、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是身心的避风港,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快乐健康的源头,如果家里每天争吵不断,父母之间经常吵架,孩子最初会感到恐惧,再慢慢的冷漠麻木,内心充满痛苦,生活的郁闷,容易自卑敏感。
作为父母,难免会有矛盾,如果出现了争议,尽量避开孩子,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如果父母心情不好,更不要冲着孩子撒气,也许你当时图一时痛快,孩子受伤的心却很难抚平。孩子模仿性强,你喜欢发脾气,孩子的脾气也会差。特别是两个孩子的,如果你对老大吵或动手,那么老大对待老二,就像你对老大的方式和态度。
家庭气氛不好,孩子会缺乏对家庭的依赖,想逃离家庭,离家出走或出现早恋现象,孩子学习也会受影响。反之,温馨的家让孩子身心踏实,能很好的去学习,性格也会随和包容。
所以,父母要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成长。
总之,如何做父母是大学问,还有很多方面都是父母需要去学习研究的。为了做合格的父母,优秀的父母,好好学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