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杭州端午 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人都上十三楼,
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
谁家水调唱歌头,
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译:
山色似歌女微敛的黛眉,
水光如醉眼顾盼的流波。
游人都去十三间楼了,
此处歌乐不逊古扬州的
竹西亭畔悠扬的丝竹。
盐水茭白、黄米棕,
还有酱菖莆伴美酒。
哪里的水调歌头,如此悠扬,
曲声绕过青山传到远处,
晚霞却如痴如醉不肯离去。
注:
菰黍,菰指茭白,黍,指黄米。菰黍泛指端午时节的时令食品。
宋时端午节又称菰黍节,菰黍为端午的时令食品,应不同于我们今天的棕子。
昌歜,不一定实指酱菖莆根茎,往往泛指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十三楼,指十三间楼,杭州古名胜,近钱塘门。
后记:
临近端午,正巧读东坡《南歌子·杭州端午》,译来分享。看宋代杭州是怎样过端午的。茭白为时令蔬菜,与现在并无不同,然而宋时江南也吃黄米,更有趣的是,菖莆根茎可以吃,还头回晓得。后细想这两处并非实指,而是时令美味佳肴的代称,迂,翻译得也迂直,意思到了,也就罢了。
杭州还有十三间楼的景点,听说现今有可能恢复。
那时也是歌舞升平,况东坡是当时广受追捧的歌词大家,对歌乐总有独特见地。
今天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