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发刊词,少不了说这整个系列的远景和目标,当然这个愿景和目标不能是那种垫垫脚就能够达到的,也不能是遥不可及,望而却步的,所以我把终极目标——【成为最牛的人】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我们不赚他个3个亿,我们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爬台阶一样登顶人生的巅峰!
这个系列的分享【最终的目】的是【成为最牛的人】,但是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段则1年,2年,长则3、5年,
所以考虑到【人的耐心和毅力是有限的】,【长时间】如果【看不到效果】对你来说也是一种自信心的打击,
所以分享的开始不会像大多数的课程,【先分享元认知,底层逻辑,思维框架,理性思考】等等这些见效慢的内容,
先来些【刺激的】学完就能用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法论,先把我们的自信心建立起来,有了自信在日后学习,底层知识、方法论的时候会有利于我们坚持下去,
下面这张图片是暂时的简略的分享所涵盖的内容,当然这只是初步1.0版本的,日后会根据,我个人的提升,大家的学习反馈等等进行迭代升级2.0 、3.0、4.0甚至n.0版本
我在这里向大家承诺,【作为一名终身精进的学习者,我会坚持分享我所学到的所有,这个承诺的期限是永远,只要我还在进步,只要我还有能力有精力进步,我会一直和大家在这条不归的学习精进路上一同前行!】
个人VX:(banchengyanyu1111)
公众号:(半城烟雨沙)
首先先说下什么是【认知】什么是【元认知】
认知层次不同的表现
社交中,为什么有些人说话很自信,气场很强;而有些人说话很胆怯,见了领导或陌生人,就不知道说什么好,很害怕和别人说话?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认知高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是不同的。就像一个站在山顶的人,能够看清山下的路,知道自己要往哪里走,心里不慌张。而站在山底的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不能认清未来的方向,内心很担忧。
一个人的认知层次,局限了他说话的内容。
认知层次低的人,少有自己的见解。除了聊聊吃喝日常琐事,如果跟他聊人生、哲学和未来的想法,他会一脸嫌弃。因为他觉得你聊的这些是在跟他显摆。
认知层次高的人,说话让人舒服。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对某件事情有了新的看法。
也就是说,认知层次高的人,往往左右着认知层次低的人。
认知,大概分为五个层级:善恶,得失,思想,内心,规律。
1——只知善恶。
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思维,遇到事是情绪思考。判断事物只有好与坏,遇到困惑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类人的认知里,只有活下去的观念,往往容易认命。
2——看到得失。
这是一种很现实的认知思维。遇到事情的时候,从金钱利益的角度衡量得与失。不会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推理,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些人的认知里,只想着活得更好,想抓住某个机会,快速改变命运。
3——把握思想。
这类人比较理性,懂得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一但认准了的事情,能坚持到底。愿意承担因为自己的失误而造成的损失。这类人做事目标感强,说话得体,很有分寸。
4——内心自由。
这类人知道自己的内心需要什么,按照自己内心的感受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受利益的得失和未来不可能预测的影响,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5——遵从规律。
这类人看到的世界,是世界本来的样子。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能够把握最佳时机。因为事物的变化都在他的掌控之中。所以,说话很有智慧,能够客观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从认知的高层往下看,别人的说话内容以及行为方式,心里一清二楚。
从认知的底层往上看,别人说话的内容,在他们心里,是迷茫和不解。
所以认知高的人往往能操控认知低的人!
韩寒说: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一句话勾起无数人的共鸣,整天都感觉在努力学习,为什么学了那么多知识,仍旧感觉一团糟?到底该如何学习,学习什么才能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学习知识”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词,但我们从未思考过其中的真意,所以要想学习知识,我们就必须先来剖析一下这个词。
第一,为什么要学习?
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
评价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学习之后,你的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
第二,什么是知识?
不同的人对知识有不同的定义,这里认为知识是那些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
知识有深有浅,有简单有复杂,如果每一种都去学习的话,又会陷入知识的海洋,故而作者又提出了临界知识: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第三,如何学习知识?
通过上面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知道学习知识就是建构认知优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多会追求知识获取的数量和速度,而忽视了知识的深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曾经对很多人来说,知识是匮乏的,但是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过于庞大,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学习知识。
最好的方法是进行知识管理:通过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提高我们改变认知或行动的速度。其核心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深度认知的模式: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能够跳出问题本身思考更普遍的情况;在寻求答案的时候,能够根据理由可信度判断是否接受这个结论。
学习层次为什么上不去?
因为我们跳进了努力的误区:我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技术效率:学习是不断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
认知效率:学习是在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方案的底层规律,能够让我们认清楚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
结果,追求技术效率时,每一个新问题都需要学习新知识,越学越多;而提升认知效率后,很多看似全新的问题,其实不过是旧问题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所以,要跳出努力的误区,就必须找重视认知效率,学习临界知识。
必须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对它的认识足够深刻,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话语权。
想要做到极致,不是说只学某个专业的知识就够了,也不是简单地这也学学,那也学学,而是要学习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
我们一生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
(1)公共基础课:执行能力,基本的工作方法;
(2)专业必修课:专业能力,系统解决问题;
(3)通用必修课:结构能力,认知事物更加底层的结构与规律。
三种能力都要学,大部分人投入80%的时间学习执行能力,投入20%的时间不完全地学习专业能力,而几乎没有投入时间提升结构能力。然而,二八定律告诉我们:20%的知识决定80%的结果,你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结构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学习上,通过掌握临界知识做到游刃有余。
总结一下,学习知识一定要通过知识管理,提升认知深度,改变行为模式,花更多的时间学习临界知识。
最后用几个问题简单概括下什么是认知差距
为什么有人能很快上手新工作
为什么有人能一眼看到问题本质
为什么有人能一句话说道点子上
这些人是天才?
不 ,思考方式的不同才是根本
牛人都是怎样思考的?有哪些套路可循?
传送门——
(1)信息断舍离-逃离‘信息焦虑’‘无效学习’‘碎片化学习’(信息断舍离) - 简书
(2)用”inbox体系”有效管理知识累计叠加(方法论) - 简书
(3)费曼技巧(上)费曼学习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简书
(4)费曼学习法(下)费曼笔记法(真正有用的笔记) - 简书
(5)笔记分类法(外脑+MECE+GTD+inbox体系+思维导图+费曼技巧)上 - 简书
(7)如何选择学习工具(印象笔记你不知道的提高效率的技巧) - 简书
(8)学习的【道法术器】打造学习的利器,学会克制做到极致 - 简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