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汽车基础知识之汽车参数

汽车基础知识之汽车参数

作者: xdq101 | 来源:发表于2019-06-09 17:57 被阅读0次

    1 车身参数

    1.0 车身尺寸

    汽车尺寸
    • 长/mm

    极端点间距离,前保险杠最凸出的位置,到车后保险杆最凸出的位置

    • 宽/mm

    极端点间距离,车身左右最凸出位置间距离

    业界通用规则,车身宽度不包含左右后视镜伸出的宽度,
    后视镜折叠后的宽度

    • 高/mm

    地面算起,到汽车最高点的距离,车身顶部最高的位置,不包括车顶天线的长度

    • 轴距/mm

    汽车同侧相邻前后车轮中心点间的距离

    • 轮距/mm

    左轮和右轮中心点距离,分为前轮距和后轮距

    • 最小离地距离/mm

    水平面上汽车底盘的最低点与地面间的距离

    1.2 外观参数

    • 空车质量/kg
      汽车按出厂技术条件装备完整(如备胎,工具等安装齐全),各种油水箱填满后的质量

    • 允许总质量/kg
      汽车正常条件下准备行驶时,包括载人(包括驾驶员),载物时允许的总质量

    • 车门数
      汽车车身上含后备箱门在内的总门数
      可作为汽车用途的标志,普通三厢轿车一般都是四门,运动型轿车多是两门,个别豪华车有六门
      一般的两厢轿车,SUV和MPV都是五门(后门为掀起式),也有运动型两厢车为三门设计

    • 座位数
      含司机在内的座位,一般轿车为5座,前排2个独立座椅,后排一般为长条座椅
      部分豪华轿车后排则是两个独立的座椅,为四座
      跑车只有前排座椅,两座
      商务车和部分越野车则配有第三排座椅,所以为六座或七座

    • 行李箱容积/L
      行李箱也叫后备箱,行李箱容积的大小衡量一款车携带行李或其他备用物品多少的能力

    • 油箱容积/L
      能够携带燃油的体积

    • 前后配重
      车身前轴和车身后轴各自承担的重量比,汽车的配重,一般在50:50最平均,宝马则是50:50
      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过弯,加速等情况,力学上看,48:53~40:60之间对弯道加速会较灵活,爬坡差一些,相反前重于后时,过弯迟钝

    2 行驶参数

    2.1 风阻系数

    又称风阻系数,是计算汽车空气阻力的一个重要系数

    该系数可通过风洞测得,当车辆在风洞中测试时,通过风速模拟汽车行驶时的车速,
    测量仪器获取车辆需要多少马力来抵挡风速,使车不至于被风吹后退,获得这个力之后,
    减去车辆与地面的摩擦力,剩下的就是风阻了,然后通过计算,获取风阻系数

    风阻系数=正面风阻力2/(空气密度车头正面投影面积*车速平方)

    一般车辆风阻系数在0.25~0.4之间,系数越小,说明风阻越小

    2.2 最小转弯直径/m

    最小弯半径

    转弯直径指外转向轮的轨迹圆直径,即汽车的外转向轮的中心平面在车辆支撑平面(一般为地面)上的轨迹圆直径,汽车前轮处于最大转角状态行驶时,汽车前轴离转向中心最远车轮胎面中心在地面上形成的轨迹圆直径,

    最小转弯直径表明汽车转弯性能灵活与否的参数,由于转向轮左右极限角一般有所不同,因此有左转弯和右转弯直径

    将汽车方向盘沿某个方向打满,驾驶车辆转一个圈,这个圈的直径就是车辆最小转弯直径

    2.3 行驶极限位置

    汽车行驶极限角度
    • 接近角/°
      汽车满载静止时,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切线与地面的夹角,即水平面与切于前轮轮胎外缘平面间最大夹角

    • 离去角/°
      汽车满载时,车身后端突出点后车轮引切线与路面间的夹角,及水平面与切于车辆最后车轮轮胎外缘平面的最大夹角
      表明车辆离开障碍物时,不发生碰撞的能力,离去角越大,通过性越好

    • 通过角/°
      汽车空载,静止时,分别通过前,后车轮外缘做切线交于车体下部较低部位形成的夹角

    • 爬坡角度/%
      汽车满载时,在良好路面用第一档克服的最大坡度角,表征汽车的爬坡能力

    • 最大涉水深度/mm
      汽车能通过的最深水域,也是安全深度
      评价越野通过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3 性能参数

    3.1 发动机位置

    • 前置发动机


      前置发动机

    F表示(Front),发动机整体在前轮轴前面(重心),绝大部分轿车都是前置发动机.

    • 内置发动机
    内置发动机

    M表示(Middle),发动机整体位于前后轴之间,很多双座超跑采用此种方式,如兰博基尼LP640,法拉利F430.

    • 后置发动机


      后置发动机

    R表示(Rear),发动机整体位置(重心)位于后轮轴后面,这类车型较少,典型为保时捷911.

    3.2 曲轴相对位置

    发动机位置以曲轴位置为标准,分为横向式和纵向式.

    • 横置发动机


      横轴发动机

    曲轴和车体方向垂直,一般前驱车均为横置发动机,大众速腾,丰田凯美瑞.

    • 纵置发动机


      纵轴发动机

    曲轴和车体方向平行,一般后驱车和全驱车多数都为纵置发动机,奔驰C级,宝马3系,丰田锐志.

    3.3 发动机结构

    气缸排列方式分类.

    3.3.1 直列发动机

    直列发动机

    发动机所有气缸均按照同一角度肩并肩排成一个平面,气缸是按直线排列的,一般直列发动机都是4缸,少数有6缸,宝马著名之列6缸发动机.

    • 优点
      (1)缸体和曲轴结构十分简单,使用一个气缸盖,制造成本低
      (2)尺寸紧凑
      (3)稳定性高,低速扭矩特性好,且燃料消耗少

    • 缺点
      随排量气缸数增加,长度大大增加

    3.3.2 V型发动机

    V型发动机

    气缸分成两组,形成一个有夹角的平面,从侧面看气缸呈V字形

    • 优点
      (1)气缸数均为偶数,常见为V6,V8,V10,V12,排量大,一般2.5L以上
      (2)高度和长度尺寸小,汽车上布置方便,可为驾驶舱留出更大的空间
      (3)气缸对向布置,可抵消一部分震动,使发动机运转更加平顺

    • 缺点
      (1)必须使用两个气缸盖
      (2)结构负责,成本高
      (3)宽度加大后,发动机两侧空间较小,不易安排其他装置

    3.3.3 W型发动机

    W型发动机

    德国大众专属发动机技术
    辉腾6.0,奥迪A8L 6.0采用W12发动机
    布加迪威龙8..0L W16发动机
    W型一般为大排量发动机
    将V型发动机的每侧气缸再进行小角度错开,属于V型发动机变种

    • 优点
      W型比V型更短,有利于节约空间,重量更轻
    • 缺点
      宽度更大,使得发动机室更满

    3.3.4 H型水平发动机

    H型发动机

    如果将直列发动机看成夹角为0的V型发动机,当两排气缸夹角扩大为180度时,气缸水平对置排列,就是水平对置发动机,斯巴鲁和保时捷.

    • 优点
      (1)气缸"平放",降低了汽车重心,车头可设计得既扁又低
      (2)增强汽车行驶平稳性
      (3)水平对置气缸布局是一种对称稳定结构,使发动机运转平顺性比V型发动机更好
      (4)运行时功率损耗最小

    • 缺点
      两排气缸水平放置,造成发动机缸体很宽,发动机舱排列较复杂,很少厂家采用

    3.3.5 转子发动机

    转子发动机

    三角活塞旋转式发动机,采用三角转子旋转运动控制压缩和排放,马自达RX-8跑车使用1.3L的转子发动机.

    • 优点
      (1)三角转子的中心绕输出轴中心公转的同时,三角转子本身又绕其中心自转,在三角转子转动时,以三角转子中心为中心的内齿与以输出轴中心为中心的齿轮啮合,齿轮固定在缸体上不转动,内齿圈与齿轮的齿数之比为3:2
      (2)尺寸较小,重量较轻,功率大
      (3)震动和噪声极低

    • 缺点
      (1)转子技术复杂,制造成本极其高昂
      (2)耐用性低于传统发动机

    3.4 混合动力系统

    在传统汽柴发动机基础上,加上一种其他能源的动力系统
    目前普遍应用的是油电混合系统,即在汽柴发动机的车上,加上一个电动机

    • 优点
      降低油耗

    • 车型
      本田思域,雷克萨斯RX400H

    • 单位
      cc:立方厘米
      ml:毫升
      摄氏0度标准大气压下,1克水的体积换算单位
      1ml≈1cc
      厘米:巴黎子午线的四十万分之一

    3.5 进气方式及气体形成方式

    进气方式 混合气体形成方式
    自然吸气 化油器
    涡轮增压 单点电喷
    机械增压 多点电喷
    / 直喷式

    3.6 气缸与气门及排气量

    3.6.1 气缸

    一般有3,4,6,8,10,12,16缸

    • 气缸分类
      (1)排量1升下发动机常采用3缸,1~2.5L一般为4缸
      (2)3L一般为6缸
      (3)4L一般为8缸
      (4)5.5L以上一般为12缸
      (5)1缸约为0.5L
      (6)一般家用车采用4缸(2.0L)居多,售价20万以内
      (7)6缸(2.0L以上)基本20万以上
      (8)8缸多用于中大型豪华车和超级跑车
    • 发动机特殊性能
      (1)同等缸径下,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越高,最高速越大
      (2)同等排量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转速越高扭矩越大,加速度越快

    3.6.2 气门数

    每个气缸拥有的气门数, 一般有2,3,4,5个气门,达到或超过6个气门使配气结构过于复杂,还会导致发动机寿命缩短,气门开启的空间帘区(气门圆周和气门升程)也较小,效率下降,因此四气门技术目前较普遍

    • 发动机特殊性能
      (1)同等排量下,气门越多,进排气效率越好(如跑步,张大嘴巴换气)
      (2)排量较大,功率较大的发送机采用多气门技术

    • 最大功率
      决定了汽车的最高速度
      P=F*V
      P功率,F牵引力,V平均速度

    • 最大扭矩
      最大牵引力
      P=F*V
      P功率,F牵引力,V平均速度

    3.6.3 排气量

    单位ml,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扫过的气体容积,又称为单缸排量,取决于缸径和活塞行程,发动机排量各缸工作容积总和.

    • 计算方式1
      π*r²*l*n
      其中,r为气缸半径,l为活塞行程,n为气缸数量
    • 计算方式2
      d*d*0.7854*l*n
      其中,d为直径,0.7854=π/4

    4 变速箱

    4.1 功能

    (1)传递发动机动力,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
    (2)发动机旋转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可使汽车倒行
    (3)利用空挡,中断动力传递,变换档位

    4.2 档位个数

    通常变速箱的档位数量只前进档的个数,档位是发动机在转速一定的情况下,用来调整变速箱的齿轮比,达到合理的扭矩,档位越多,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区域划分越详细,目前档位基本在48个,大部分手动变速箱为5档或6档,5档较多,如捷达,思域,6档较少,如卡罗拉,奔腾,1.6T的君威.自动变速箱都是46档,较先进的有7档和8档

    4.3 变速箱类型

    序号 类型
    1 手动变速箱
    2 自动变速箱
    3 手自一体变速箱
    4 无极变速变速箱
    5 双离合变速箱

    4.4 制动器

    即刹车,让行驶中的汽车停止或减速的部件,由制动架,制动件,操纵装置三大部分组成。

    • 制动器分类


      制动器分类
    • 手刹

    手刹

    5 底盘参数

    5.1 驱动方式

    指车辆驱动轮数量和位置,驱动轮是有发动机直接驱动,推动汽车前进.汽车有前后排轮子,则可分为两轮驱动和全轮驱动(如四驱)。

    驱动方式 描述
    前轮驱动 前置前驱
    后轮驱动 (1)前置后驱
    (2)中置后驱
    (3)后置后驱
    全轮驱动 (1)前置四驱
    (2)中置四驱
    (3)后置四驱

    5.2 前轮驱动

    • 特点
      (1)发动机动力直接传递给前轮从而带动车辆前进
      (2)应用于中低端轿车

    • 优点
      (1)容易布置车内成员空间,机械结构简单,造价低,节约成本
      (2)60%轿车都采用这种方式
      (3)95%的中级及以下轿车采用前轮驱动

    • 缺点
      (1)前轮既负责驱动车辆,有负责车辆转向,前轴负荷过重
      (2)过弯时前部中心会因惯性而前移,容易突破前轮的地面附着力
      (3)后轮没有动力,会发生转向不足,即"推头"

    5.2.1 前置前驱(Front Engine Front drive, FF)

    前置前驱
    • 特点
      (1)前轮驱动
      (2)发动机前置

    • 优点
      (1)省略了传动轴装置,减轻车重,结构较紧凑
      (2)有效l用发动机机舱空间,驾驶空间更为宽敞
      (3)有利于降低地板高度,提高乘坐舒适性
      (4)发动机靠近驱动轮,动力传递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
      (5)发动机等总成前置,增加前轴负荷,提高轿车高速行驶是的操纵稳定性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6)简化了后悬挂系统
      (7)在积雪或易滑路面行驶,靠前轮牵引,有利于保证方向稳定性
      (8)汽车散热器布置在汽车前部,散热条件好,发动机可得到足够冷却
      (9)行李箱布置在汽车后部,提高行李箱空间

    • 缺点
      (1)启动,加速或爬坡时,前轮负荷减小,导致牵引力下降
      (2)前桥既是转向桥,又是驱动桥,结构及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维修保养困难
      (3)前桥负荷较后轴重,并且前轮又是转向轮,前轮工作条件恶劣,轮胎寿命短
      (4)前轮驱动并转向需要万向节,结构和制造工艺较为复杂
      (5)一旦发生正面碰撞,其发动机及其附件损失较大,维修费较高


    • (1)大众迈腾
      (2)丰田凯美瑞
      (3)奥迪A3
      (4)奔驰B级

    5.3 后轮驱动

    • 特点
      (1)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给后轮
      (2)比较传统的驱动形式
      (3)应用于中高级轿车

    • 优点
      (1)操控性好,后轮负责驱动,前轮专注转向工作,转向反应更加敏捷
      (2)起步加速表现好,舒适度高
      (3)车辆起步,加速或爬坡是中心后移,后轮作为驱动轮抓地力增强,有利于起步,加速或爬坡
      (4)提供更好的行驶稳定性和舒适度

    • 缺点
      (1)制造成本高,空间利用不便
      (2)转弯时,如果后轮转速高于前轮,会出现转向过度,即"甩尾"
      (3)漂移,即采用转向过度实现的

    5.3.1 前置后驱(Front engine Rear Drive,FR)

    前置后驱
    • 特点
      (1)发动机前置
      (2)后轮驱动

    • 应用
      (1)传统的驱动方式
      (2)国内外大多数货车,部分轿车(尤其是高级轿车)采用

    • 优点
      (1)在良好的路面上启动,加速或爬坡时,驱动轮的负荷增大(驱动轮附着压力增加)牵引性能比前置前驱型优越
      (2)轴荷分配较均匀,因而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形式平顺性,有利于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
      (3)发动机,离合器和变速器等总成临近驾驶室,简化了操纵结构的布置
      (4)转向轮是从动轮,转向结构简单,便于维修

    • 缺点
      (1)采用传动轴装置,不仅增加车重,同时降低动力传动系的传动效率,影响了燃油经济性
      (2)纵置发动机(曲轴与前进方向平行),变速箱和传动轴等总成布置,使驾驶室空间减小,影响乘坐舒适性,同时,后排中央有凸起
      (3)在雪地或易滑路面上启动加速时,后轮推动车身,易发生甩尾现象


    • (1)丰田锐志
      (2)宝马3系
      (3)奔驰C级
      (4)法拉利599

    5.3.2 中置后驱(Middle Engine Rear Drive, MR)

    中置后驱
    • 特点
      (1)发动机中置
      (2)发动机位于座椅之后,后轴之前
      (3)后轮驱动

    • 应用

    大多数高性能跑车和超级跑车采用

    • 优点
      (1)可获得最佳的轴荷分配,操控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较好
      (2)发动机临近驱动桥,无需传动轴,从而减轻车重,具有较高的传动效率
      (3)重量集中,车身平摆方向的惯性力矩小,转弯时,转向操作灵敏,运动性好

    • 缺点
      (1)发动机的布置占据了车厢和行李箱的一部分空间,通常,车厢只能安放2个座椅
      (2)对发动机的隔音和绝热效果较差,乘坐舒适性有所降低


    • (1)法拉利458
      (2)兰博基尼盖拉多LP550-2
      (3)帕加尼Zonda
      (4)保时捷CarreraGT

    5.3.3 后置后驱(Rear Engine Rear Drive, RR)

    后置后驱
    • 特点
      (1)发动机后置
      (2)后轮驱动

    • 应用
      (1)目前大中型客车采用
      (2)乘用车仅有保时捷911系列和Smart for two

    • 说明

    乘用车,后置发动机可以说没有任何优点,由于后部的重量过大,快速过弯时,整车的抓地需求绝大部分都交给了后轮,此时后轮的负担很大,因此后轮因速度过高,或路况较差等打滑后轮会失控,导致无法让车辆保持既定的运行轨迹

    5.4 全轮驱动(All Whell Drive, AWD)

    5.4.1 全时全轮驱动

    • 特点
      (1)车辆在任何时候,所有轮子全都能提供驱动力,而且可以按行驶路面状态的不同,将发动机输出扭矩按照不同比例分布在前后所有轮子上
      (2)可有效避免转向不足和转向过度
      (3)提高行驶稳定性
      (4)一般全时驱动车型都用AWD表示,有些厂家的全驱技术有自己的商标,如奥迪Quattro,奔驰4-MATIC,宝马X-Drive

    • 应用
      (1)一般应用在轿车或以公路性能为主的越野车上
      (2)价格较高


    • (1)日本斯巴鲁全系为全时四驱
      (2)奥迪A8

    5.4.2 接通式全轮驱动

    • 特点
      (1)可以在两轮和全轮驱动之间选择的驱动方式
      (2)由驾驶者根据路面情况,通过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变换两轮和全轮驱动模式
      (3)一般应用与纯粹的越野车上,一般有高速四驱,低速四驱,高速两驱三种模式
      (4)目的是提高车辆的越野性能


    • (1)日产帕拉丁
      (2)三菱帕杰罗
      (3)丰田兰德酷泽

    5.4.3 前置四驱

    • 特点
      (1)发动机前置
      (2)四轮驱动

    • 应用
      (1)多用于高性能轿车或SUV
      (2)轿车上操控性高
      (3)越野上通过性更强


    • (1)日产GTR
      (2)奥迪A6L
      (3)奥迪Q7
      (4)奔驰ML级

    5.4.4 中置四驱

    • 特点
      (1)发动机中置
      (2)四轮驱动

    • 应用
      (1)高性能跑车和超级跑车采用
      (2)与中置后驱相比,中置四驱操控性及过弯极限更强


    • (1)兰博基尼Muecielago
      (2)奥迪R8
      (3)布加迪威航
      (4)兰博基尼盖拉多LP560-4

    5.4.5 后置四驱

    • 特点
      (1)发动机后置
      (2)四轮驱动

    • 仅有保时捷911 Carrera4/4S使用

    5.5 悬挂系统

    指汽车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

    5.5.1 作用

    (1)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
    (2)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
    (3)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保证汽车平稳运行

    5.5.2 分类

    • 独立悬挂
      (1)前后左右四个车轮单独通过独立的悬挂装置与车体相连
      (2)可独立上下动作,互不干扰
    • 非独立悬挂
      左右两个车轮通过一支车轴连接,不能单独上下动作

    目前汽车,前悬挂使用独立悬挂,低端车型后悬挂采用非独立悬挂,中高档轿车使用的都是独立悬挂,常见悬挂系统有:

    序号 常见悬挂
    1 麦弗逊式独立悬挂
    2 双叉臂式独立悬挂
    3 拖曳臂是独立悬挂
    4 多连杆式独立悬挂
    5 可调式悬挂系统

    6 小结

    (1)汽车三大主要部件:发动机,变速箱和悬挂系统,衡量车辆性能,首先看这三大系统;
    (2)发动机有5种类型:直列发动机,V型发动机,W型发动机,H型发动机和转子发动机;


    直列发动机
    V型发动机
    W型水平发动机
    转子发动机

    (3) 变速箱分为5种,分别为手动变速箱,自动变速箱,手自一体变速箱,无级变速箱和双离合变速箱,档位越多,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区域划分越详细,可控性越高,排量可控性更高,提高经济性;
    (4) 悬挂系统分为两种,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中高档轿车均采用独立悬挂;
    (5) 驱动方式分为两轮驱动和全轮驱动,其中,两轮驱动和全轮驱动细分如下:


    驱动方式

    (6) 家用多采用前置前驱,高级轿车多采用前置或中置后驱,跑车多采用中置后驱,超级跑车多采用中置四驱。

    声明:爱好,无意侵权。

    【参考文献】
    [1]https://wenku.baidu.com/view/e32d340703d8ce2f006623ac.html
    [2]https://wenku.baidu.com/view/55bdaa6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20.html?from=search
    [3]https://wenku.baidu.com/view/05dc8a0ebb68a98271fefa20.html?sxts=156006736550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汽车基础知识之汽车参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qi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