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已久的普陀山之游终于结束了,整理照片顺便写旅游日记。
姐姐,姐夫,老爸,我。12月15号傍晚,下了飞机,从宁波向着舟山进发。我坐在一路疾驰的姐夫特地租来的汽车上看着窗外,蒙蒙细雨中,夜色绮丽,高楼大厦影影重重。我的心里浮想联翩,姐姐姐夫是来还愿的,我在大姑妈的热情推荐下拉着老爸跟着来了。——我来了,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第二天上午八点多向着普陀岛出发,最后伴着快船的轰鸣声,我们到达了目的地。仍然是个细雨天,淅淅沥沥的小雨时有时无。看到刻着海天佛国四个金黄色苍劲大字的石头,我才忽然意识到原来真正来到普陀山观音道场了。温度零下,湿冷湿冷的,游人却依然络绎不绝,给清冷的空气中平添了人气和暖意。我裹着厚厚的灰色羽绒服,头发扎起,脸上戴着圆圆的黑边细框眼镜,手上裹着皮手套,脚上蹬着平底靴,脚步轻快的跟在姐姐姐夫和老爸的后面。
远处山影连绵,海天一色。深深的呼吸一口带着海风的冰凉的空气,心胸为之一阔,我的嘴角微微翘起,不禁想起出发前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普陀山不仅是观音道场,道家也有不少著名人物曾经在此修炼,如秦时安朝生,汉时梅福,晋时葛洪。沧海桑田,世事变幻,遥想神话,菩萨怎样降临舟山普陀的呢?而古久古久的以前,历史风流人物在此潜心修行,又是什么情形?数千年时光匆匆流转,雨打风吹,古人早已不在,而此时此刻此景,海阔天空,群山依旧。
我们脚下走的大路是蜿蜒盘旋的水泥路,道路两旁是爬满了潮湿的青苔的石墙。山中一座古刹连着另一座古刹,一棵古树接着另一颗古树,绿树古寺,怪石嶙峋,间或点缀着黄色的不知名野花。不时能看到剃度后穿着褐色僧衣,披着红色袈裟的僧人悠悠路过。连大大咧咧不修边幅的老爸都感慨的和我说,这些古树长得那么高大,这是长了多少年了,这里景色美空气好,菩萨真会选地方!
踏进古寺大门,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明黄色的琉璃瓦,朱红色的木门,挂在木门上方的是长形的黑底金字的牌匾,柱子上是同样黑底金字的偈语。金色的庄严悲悯的观音像,莲花座,羊脂玉净瓶,青铜古钟古钵,三层九层宝塔。看不清字的细细密密的佛经。以及,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红尘苦海中人。
我仔细观察了形形色色的红尘客礼佛烧香的姿势,大多数人都会先双手合十表示敬意,跪拜的时候有人手心朝上,也有人手心朝下。烧香的时候有拇指和食指紧扣,另外三指伸直,双手握香置于眉心的,也有就用两只手握着擎着的。
那等会儿同样是红尘中人的我用什么姿势礼佛才好?想了一下又摇摇头哑然失笑,对佛家来说,一切是空,肉身不过是渡世的筏子——一副臭皮囊而已。什么姿势礼仪于佛家重要吗?不重要的,心诚则灵,如是我闻。礼仪其实是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占据中国思想界统治地位的儒家才最看重的东西。自东汉白马东渡,天竺的佛教流入中土,数千年来儒释道不断融合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了。
尽管这样思量,我依旧烧了三炷香,并双手合十,虔诚的跪在拜垫上,默背了三遍心经,又默念了心中滚动了许多遍的话。依旧是原来的想法,与其求神拜佛,不如自立自强,人必自助者人助之,人必自助者天助之。暮鼓晨钟,禅音袅袅,佛香幽幽,这一瞬间心很静。
因为时间和天气的原因,我们一行四人只是重点游览了紫竹林,普济寺和南海观音三个景点。在景区吃了一顿丰盛的舟山普陀特色午饭就准备返程了。
又是傍晚时分,我们从舟山离开,行驶在去宁波栎社机场的路上。我同昨晚一样坐在租来的汽车上望着窗外,昨日今朝,似曾相识,一样的迷蒙繁华的夜色——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五彩斑斓,目不暇接。
情不自禁叩问心扉,现世喧嚣,灯红酒绿,可能一路坚定前行,不忘初心?——我来了,我从来处而来,往去处而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