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墨海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第四章 传统研究视角下的儿童认

《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第四章 传统研究视角下的儿童认

作者: 心中的星月 | 来源:发表于2023-12-11 13:02 被阅读0次

    上一篇我们了解了皮亚杰的认知机能模型形象的比喻,即同化与顺化。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皮亚杰另一个认知模型——认知发展模型。他同样还是以同化与顺化的模式来形象地解释了儿童认知系统如何随时间的变化和经验逐渐发展的。

    皮亚杰认为,就日常生活世界的微观领域而言,幼儿的认知已处于特定的发展水平。能够以特定的方式同化和顺化客体。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这种同化与顺化的发展模式也会发生轻微的变化,并且在原来认知的基础上会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准确和细化。这一发展过程是渐进的,这也就形象地说明了孩子从生下来什么都不懂,到对周围的事物(客体)一知半解,再到准确说出客体的名称及特点,并能够扩展到判断其他新事物是否会具备已知事物的特征并釆取行动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小结:认知机能模型(同化-顺化)是某一时刻认知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认知发展模型(同化-顺化)是随时间变化的认知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皮亚杰理论中最著名的发展阶段理论。其理论的核心是儿童如何适应于一个持续变化的世界。

    除了上述同化一顺化模型,皮亚杰还进一步用平衡化建构过程来解释儿童的认知发展:起初,儿童关于某一问题的认知系统处于某个较低发展水平的平衡状态;继而,儿童觉察到与其当前的系统相冲突的、该系统所无法同化或顺化的某物,从而使系统处于某种不平衡状态;最后,儿童通过修正认知系统,使得与原先的认知系统不协调的东西得以同化或顺化,从而平衡得以在某一较高发展水平上重新确立。按照皮亚杰的理论,通过这种发展机制,儿童的认知系统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在婴儿期,婴儿的感知和动作大多属于原始、被动及束缚状态,尚没有表现出沉思和反省的能力。(我对后者描述存在疑问)此阶段又分为6个小阶段。

    ①第一阶段 约0-1个月,婴儿具有各种先天反射(如吮吸、抓握),这些反射会在环境的刺激下重复练习,但随着经验的重复会表现出微小但具有适应性的变化。

    ②第二阶段 约1-4个月,各种格式动作变得越来越熟练,格式之间变得彼此协调(包括看一听、吸吮一抓握和看一抓握)。婴儿的行为仍是自我中心的、“无自的”的,他们重复练习似乎只是为了这样做的乐趣,对行为的施予对象并没有真正兴趣。

    ③第三阶段,大致4-8个月。婴儿的行为具有更明显的认知和社会“外倾性”,对外在世界有了更多的兴趣,通过不断重复可能导致感兴趣的结果(最初只是偶然得到的结果)的动作,以再现这些结果。但是,由于这种因果性是一种事后形成的认识,因此皮亚杰并不认为婴儿具有真正的意向性。

    ④第四阶段,大致8-12个月。出现了不会被误解的有意图的、目标指向行为。这种行为的本质是手段和目的分离,即利用一个格式动作(如推开某个障碍物)作为手段,以达成作为目的或目标的另一个格式动作(如拿到一个玩具)。皮亚杰将它们刻画为“最早的真正有智慧的行为模式”。

    ⑤第五阶段,大致12-18个月。与上一阶段不同,该阶段的特征在于积极的试误性的探索行为,不管是对某个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的反应,还是仅仅在于想看看如果试试某些新事物将发生什么。皮亚杰将这一阶段称为“通过积极的试验以发现新的手段”。

    ⑥第六阶段,大致18-24个月。出现了符号/表征能力,即利用某物(如心理表象、词)以代表另外事物的能力。上阶段的儿童需要真实而外显地试验所有可能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而现在儿童则可能内在地进行试验,在心理上对符号表征进行各种转换和结合等操作。符号能力的出现使大量行为成为可能,最典型的是延迟模仿、象征游戏和语言等。

    (明天继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第四章 传统研究视角下的儿童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rm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