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冬天,必不可少的话题之一就是暖气热不热。
很小的时候,家家都是平房,自己买煤烧煤,还有专门的煤房。那时候母亲常挂在很小的时候,家家都是平房,自己买煤烧煤,还有专门的煤房。那时候母亲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人懒屋凉。”
家里要想暖和,那就要经常填煤。老妈总是半夜披一件衣服下地往炉子里添煤,把火炉烧的旺旺的,就为了让我睡个好觉。
买回来的煤块巨大无比,还要把它们砸成小块。当然,煤的大小也是有学问的,太小了烧的快,太大了火容易灭。
除了烧煤,还要勾火,倒炉灰,敲烟囱,不然影响散热。
那时候把煤炉下面放点红薯烤着,烤熟的红薯热气腾腾,香甜软糯。
后来搬进了楼房集中供暖,虽然交点取暖费,但再也不用半夜爬起来了。最早的暖气是铸铁的,外面也是铁管,一到冬天摸着烫手。姥姥他们总是喜欢往暖气上放几个塑料瓶子,这样拿着都是温的,用来刷牙洗漱,温度刚好,不用额外烧水。
后来呢?暖气越变越薄,造型越来越好看,还推出了地暖,省空间还更暖和。外面的管道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是,再也没有烫手过。
每次大家谈论的时候,普遍反映没有过去热。供热公司让我们在家放气,清洗阀门、换暖气、换管道······排查了那么多地方,都解决不了问题。明明设施越换越新,技术越来越好,但效果却越来越差,我想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
到底是我们的硬件设施不行,还是供热公司只想赚钱,没有认真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