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院深深夏簟清

作者: 铅笔芒种 | 来源:发表于2022-07-01 23:42 被阅读0次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炎热是夏天最主要的特征,如果能在炎夏里觅到清凉,真是舒心畅快之事。

    苏舜钦因为支持范仲淹的庆历变法而被守旧派记恨,被弹劾罢官,诗人因此在苏州闲居。诗约作于此时。

    诗人歇夏的地方是别院。别院非主宅,位置大概偏僻些。“深深”,更点明别院的深幽安静,无人打扰。诗人坐在或者躺在夏天用的竹席上,感觉一片清凉。清,也兼顾别院的清宁。

    唐朝韩愈《榴花》诗说:“五月榴花照眼明”,生动写出石榴花盛开的明艳妖娆。“石榴开遍透帘明”这句显然从韩诗中脱化出来的。而且,诗人在室内,隔着帘子,依然感受到石榴花明丽蓬勃的芳姿。

    三句承首句的“深深”和“清”,院落里满地绿荫。满地的绿荫,自然有冠盖高大的树木,树木和树荫都是“深深”和“清”的一部分。绿荫如此浓密,哪怕此刻是正午,太阳当头照,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别院的阴凉、别院的深幽、别院的安静。

    夏天的正午,处此幽凉安宁之所,正该酣然入梦歇息。诗人看着帘外的娇花,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睡醒后,耳边不时传来黄莺的啼鸣,悦耳动听。这一场午睡如何香甜,不言自明。“鸟鸣山更幽。”黄莺不时的啼鸣,益发衬托出别院的安静。

    在这样安静清寂的所在歇暑,香香甜甜地午眠,无烦恼,无挂碍,身心都舒泰,所谓“夏意”,便是这种感受吧?

    贬官、去职的人,绝大多数情绪都在低落状态。苏舜钦不这样,他活得比较通透,能拿起,也能放下,处低谷亦怡然,这种心态值得人们学习。

    《题花山寺壁》

    【宋】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花山寺具体地址不详。但是根据作者作品集的顺序,大约也是去职之后居苏州期间的创作。据《镇江府志》载,宋代沈括有《游花山寺》诗,花山寺可能在镇江。苏州、镇江不远,也许是苏诗人出游镇江时创作的。诗又是题壁诗,古时诗人游览有所见闻有所感受者,往往爱题壁书之。

    头两句一句写眼前景,一句交代寺名得来的缘由,两者之间形成张力,为下面的议论说理铺垫。

    花山寺因为花的种类多,又开得繁盛才得名花山寺。但是慕名而来的人却不见繁花,只见到野草杂生,长得茂密恣意,寺也显得荒凉冷落。

    诗人因此景观现象说理,并分析了原因。

    种花除草,要特别下功夫,要勤快料理土地,栽种花木,小心培养,剪掉芜枝,拔掉野草,步步精心才行。因为花本来就是娇嫩易凋零的东西,而草本来就生命力旺盛的植物。依它们的天性,花木抵不过野草的攻势。只有通过种花人的勤力,花木才能从与野草的较量中获得优势,逐渐壮大。

    诗人所说的理,不止适用于养花育苗之事,放大到人生中,也很有普适性。人对于自己的心田,以及本领等等,都需要勤力去耕作、去修整、去学习。勤力去做,“杂草”就没有机会生长,而花朵则终将绽放。

    且“花易凋零草易生”,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能懈怠,不能放纵,在一开始,就要精心,就要抓紧时间去勤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院深深夏簟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uh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