晗今年要参加中考了。初三备考的日子何其珍贵。
可就在这么关键的节点上,晗居然在这学期开学前4天生病了,连续发烧、全腹痛,刚开始以为复阳了,第三天还没有好转,直接送去急诊科,彩超和CT检查之后,医生得出结论有可能得了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
手术做完了,本以为住院几天就能回学校的,可是住院都住了10来天,腹痛不见缓解,由之前的全腹痛转成局部深处牵扯痛,痛的无法直起腰来。我们又带着他去了中山六院肛肠专科医院找主任医师,以及去荔湾中医院找谭院长,CT做了几个,没有明显病变,验血验尿均无异常,可是晗的腹痛肉眼可见,走路睡觉都痛。我和他爸爸束手无策。
大胆做了个推断,既然无具体病因,那有没有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对回学校面对中考有压力呢?
这是一种畏难情绪,也有逃避的成分在里面,但是,突破心魔只能靠自己,如果不能自己立志去面对一切,没有谁可以真正帮得上他。
于是,我和他爸爸准备一起很严肃地跟他聊一次,我们商量了一个谈判方案,准备用关心、接纳、允许、宽容、鼓励的方式来和他沟通。
关心:真切关心他的身体,告知他,如果继续腹痛,我们会直接带他回中山六院住院、行腹腔镜手术;
接纳:接纳他的不安和恐惧,接纳他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但暂时还无法达到的失望和无助,接纳他面对巨大的恐惧时准备选择逃避;也接纳他只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迷茫的孩子;
允许:允许他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选择,哪怕他选择了接下来要休学一年,或者直接去复读,也允许他不勇敢,也允许他选择自己的未来,哪怕将来有可能他去读了职中,有可能会成为厨师、开挖机的师傅、快递小哥、骑手、滴滴司机,等等,我们都无条件的允许和接纳;
鼓励:鼓励他认清事实,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客观的判断,做出的各种选择有可能会产生的结果,以及不同的结果会带给他的不同的未来和生活,当然,也有其中自己需要付出的努力;鼓励他对自己的能力有客观的认知,通过努力,一定会有一个让自己不后悔的结果,结果是什么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过程中自己的努力和成长。
当然,谈判的过程中也有策略,比如欲擒故纵,当说到如果不去努力面对中考有可能会去读职中,未来有可能会成为厨师等职业时,我和他爸爸很轻松地表示,也挺好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份职业都能养活自己,反而他自己就开始想,自己不能往这个方向去。比如,如果你选择休学或复读,我们也会支持你,只不过我们查了百度,复读的学生不再享受指标到校和自主招生,他就开始考虑这个选择的难度了。
整个谈判用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这个过程中,我们允许他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担忧、顾虑、无助、迷茫,允许他哭和倾诉,我们也引导他自己来思考所有选择会带来的可能性,以及鼓励他自己做出选择。最后,他自己选择了周一开始回校上课,如果继续腹痛,我们再带他去继续检查,而且,也能轻松的、充满希望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期望了。我们也明确表示,既然自己选择回学校上学,那我们不会对他的学习成绩提任何的要求和期望,中考能考150分我们就满意了(其实孩子的目标是比较好的高中,他如果认真了,是会对自己有要求的),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他开心和健康;同时,既然是自己的选择,父母不会时刻监督,需要自己管好自己,包括早起床、写作业、上补习班,都是自己管自己,父母只提供经济和条件上的支持,自己对自己负责。到此,我们悬着的心放下了,第一步成功了,接下来就看他的实际行动了。
晗好像表现出比之前更轻松的状态,好像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挪走了一样,当天晚上早早睡下,第二天早上早早自己起床上学去了,接下来的时间,证明他的心里的疑惑已经解开了,他会在晚自习结束后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他的心情,他想报哪间高中,关心外公外婆和妹妹,等等,孩子终于回到正常的那个自己。
其实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个人在成为独立的社会人之前,都会经历漫长的学习成长过程,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不同,也会有这样那样不同的经历,会经历很多的挫折,不可能一直都是一路向前的,也可能会有偏离轨道、甚至倒退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有底线思维(就算孩子将来没有成为你所期望的那个人,他的选择可能不是你觉得理想的,但是要学会愉快地接受和尊重),也要能够足够允许孩子犯错、停滞不前,甚至离经叛道,惹得你心力交瘁。就像一条河流在入海前,也会经过弯弯曲曲、甚至倒流的漫长的路程,你要始终相信,尊重他、鼓励他、等待他,他也会绽放出自己的精彩。平常心,等待孩子慢慢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