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出于对孩子“挥霍”的担心,不希望孩子保有压岁钱,大家应该也都有过小时候的压岁钱被爸爸妈妈以各种理由“骗走”的童年阴影吧。
为了避免孩子“挥霍”,我们现在可以帮孩子保存压岁钱,可是,未来呢?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消费观,那在未来他有了可以挥霍的机会,依然会选择挥霍。
我发现我身边的很多家长,对于金钱总有一些比较负面的感受,虽然了解成年人的世界里,金钱无处不在,但是在教育孩子时,总有些谈钱色变。可能是士大夫的清贵遗风吧,不想让孩子沾染哪怕一点铜臭味,家里的财务状况更是半点不让孩子了解。以为这样是在保护孩子单纯的世界,让孩子可以不再操心学业以外的任何事物。
可是,无处不在的金钱,从方方面面影响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成人世界的现实啊,这就是孩子要面对的现实啊。若是想要在这个现实世界中幸福的活着,和金钱和谐共处就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如果你不教他,而让他自己在社会中学习,那又怎么保证他的财富观不偏颇呢?
所有的能力都需要练习,如果孩子从来没有机会拥有过金钱,财商又从何培养呢?
我个人是不建议以家务奖励和成绩奖励的形式给予孩子金钱的(这里就涉及到内驱力和外驱力的问题啦,我们在以后的文章中会详细说明),所以压岁钱是孩子难得的一个可以自然拥有较大数额金钱的机会。
自然地,这也是孩子财商启蒙的一个大好机会。
但是把压岁钱交给孩子,也不是简简单单交出去就好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真正起到财商启蒙的作用。
一、什么时候可以给孩子压岁钱?
如果你的孩子仍在襁褓之中咿呀学语,或者尚且分不清一百元纸钞和一百块大富翁币之间的差异,那显然,让孩子自己保留压岁钱是不恰当的。
我认为,孩子可以自己保留压岁钱有两个条件:
1. 孩子可以进行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这是孩子可以自主购物、做预算、记账的前提条件,也说明了孩子对于数额的多少有了一定的理解。
2. 孩子可以理解货币的面额、价值和购买力之间的关系:在拥有货币之前,孩子需要认识各种钱币,理解上面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理解不同钱币之前的兑换关系。我就遇见过小朋友因为喜欢闪闪发光的硬币,而愿意用兜里的任何一张纸币来兑换五毛硬币的,这样的小朋友显然就还不具备自主支配较大数额钱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如果孩子可以对商品的贵贱,货币的购买能力等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那就更好了,不过也可以让孩子先拥有一定数量的货币,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提升对于货币购买力的理解。
二、给孩子多少压岁钱合适?
虽然我们提倡给已经具备相应能力的孩子一些压岁钱进行自主支配,但并不需要把所有的压岁钱都交给孩子。因为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存在差异,财富观念也存在差异,给多少合适需要父母进行思考。
即,多少钱是我们可以承受让孩子随便花的极限。
我们必须要明确,这钱给了孩子,就是完全属于孩子的。不论他是一口气充了游戏币,还是一股脑买了肯德基,我们都不应该对孩子横加指责。因为这是孩子的钱。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的消费理念,却不应该替代孩子做消费决策。
所以,在决定给孩子多少压岁钱之前,先问问自己,你能承受的上限是多少。如果孩子把钱都花在了你眼里非常“不值”的地方,你会不会抓心挠肝、转转反侧,以至于难以控制地想要横加阻挠,甚至想把孩子暴打一顿呢?如果会,那这钱的数额就超过了你的承受力了。你可以从一开始就选择少给孩子一部分压岁钱,但只要给了,那就放手让孩子去花。
如果你实在不放心,也可以跟孩子约定,在未来的一年时间里,你会按照每月多少或者每周多少的方式给孩子发放他获得的压岁钱,以免孩子一口气将全部压岁钱花完。
三、通过压岁钱希望孩子学会什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来聊聊如何通过压岁钱完成财商启蒙课。我希望通过对压岁钱的掌握和支配,孩子可以理解以下几对概念:
1. 投资 v.s. 消费
投资和消费的区别是什么呢?如果平平小朋友拥有了五块钱,买了五颗糖,一口气就把这五颗糖都吃了,那这五块钱就是被消费了。如果平平小朋友把这五块钱放进银行里,一年以后拥有了十块钱,他就可以买十块糖了,这五块钱就是投资。所以啊,消费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但是投资是一个让钱变多的过程。
当孩子拥有了较大数额钱币的支配权之后,自然需要帮助孩子学习财富分配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财富分配方式的讨论中,引导孩子“像一个大人”一样去分配自己的金钱。
比如可以将40%的钱用于消费,30%的钱用于投资,30%用于做慈善。具体的分配方式需要和孩子讨论决定。可以带孩子去银行办理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账户,让孩子亲身感受时间带来的财富魔法,通过数字让孩子体会复利的神奇魅力。引导孩子认识到投资和慈善的意义,以及货币的时间价值,而不是勉强孩子去做决定。对于消费的部分,我们可以鼓励孩子记账,看看钱都去了哪里。
2. 想要的 v.s. 需要的
区分“想要的”和“需要的”,是建立理性消费观的重要前提。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作为一个小朋友,你需要的东西可以让爸爸妈妈帮你买,你想要的东西可以和爸爸妈妈商量。如果爸爸妈妈同意,可以让爸爸妈妈帮你买,如果爸爸妈妈不同意,那你可以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买。
比如妈妈带平平逛文具店,平平需要买一支自动铅笔。平平挑了一只功能齐全的自动铅笔,需要五块钱,同时,他又想要一个蝴蝶贴纸。这只自动铅笔就是平平需要的,可以让妈妈帮着买,但是这个贴纸,是平平想要的,就需要和妈妈商量。如果妈妈不同意帮忙买,那平平就可以用自己的压岁钱买。
如果平平选择的是一只带有吹泡泡功能的自动铅笔,这只自动铅笔要50元,远贵于普通的自动铅笔。那这个时候,这铅笔也不再是一件必需品了,而成为平平想要的了。因为必须部分的功能只需要五元就可以购买了。如果妈妈在考虑之后认为50元超过了她给平平购买铅笔的预算,那这个超过的部分就可以让平平自己用压岁钱承担。
区分想要和需要的另一重要指标在于,需要是应该尽快拥有的,而想要是可以等待的。
孩子拥有了压岁钱,在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难免会出现压岁钱不够的情况。这时,一方面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先攒下一部分压岁钱,等明年有了新的压岁钱之后购买;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获得压岁钱时就先帮助孩子进行计划,优先购买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所以通过压岁钱也可以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和进行消费规划。
3. 父母的 v.s. 自己的
给孩子压岁钱,也是一个进行财富边界感教育的过程。现在的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都会有意无意流露出“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的想法,这在潜移默化中模糊了父母和子女之前的财富边界感,无形之中也就助长了啃老的意识。
给孩子钱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我的不是你的,我给你的才是你的。
只有孩子明确了这个钱是他的,他才能感受到对于金钱的安全感和支配感。也只有孩子明确了这个钱是他的,他才能充分体会到“自己的”和“父母的”的区别。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之前一直在强调如果我们要给孩子压岁钱,就需要明确这个钱是孩子自己的,孩子拥有绝对的支配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