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练习人”,是反映人在一生之中能够通过练习来掌握自己的命运,使得人生充满各种可能。——《刻意练习》
琴声起,婉转悠扬。
落叶轻舞在微风中,最终停留在他宽阔的肩膀上。
肩膀上是一把古老的提琴,琴弦在他那柔软的指尖下翻腾,琴弓飞舞,在秋风中雕刻出朵朵醉人的音符之花。
寂静,纵然周围已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场上还是只有风声与琴声。
因为,那琴声太过迷人。
“崩!”
忽然,一声巨响,打破了这幽静的氛围。
众人开始窃窃私语,因为那是琴弦崩断的声音。
然而,他的脸上没有一丝惊慌,音之花依旧在空中飞舞,似乎琴弦的断裂只是一个点缀。
紧接着却是第二根!
第三根!
终于,只剩下一根G弦!
然而,他依旧面不改色,琴声愈发悠扬,竟比其他小提琴家用四根琴弦演奏出的声音都要优美!
只是,他的手指开始渗出鲜血,逐渐染红了那根独弦,随着红色将琴弦浸透,这首曲子的最后一个音符也在风中飘散。
寂静,又是寂静,这是令人吃惊与窒息的寂静。
“魔鬼!他是魔鬼!”
没错,他就是帕格尼尼,他用独弦演奏的故事俨然被视为其天才的一个有力证明。
然而《刻意练习》的两位作者(一位心理学家、一位科学作家)却刨根问底,发现帕格尼尼其实早就为一位贵妇苦练过独弦的曲子,并故意在演奏时崩断琴弦以制造夸张的效果。
当然,效果很传奇,但仍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而这本书旨在告诉我们:在各行各业中最杰出的人物之所以占据那些地位,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具有某种才能,而是因为他们通过年复一年的练习,充分利用人类的身体与大脑的适应能力而提升和发展了自己能力。
而这种练习并非简单的“来,练习一万小时吧!”,而是“刻意练习”。
一、什么是刻意练习?
数年前,畅销书《异类》中的“一万小时定律”异常火爆,其作者格拉德威尔告诉你:“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但本书作者追溯了此定律的出处——十年定律,告诉我们“从来不存在1万小时定律,它仅仅是畅销书作家对心理科学研究的一次不太严谨的演绎而已。”
因为他只是突出了练习的“量”的重要性,并没有突出练习的“质”的要求。
而所谓的“质”的要求,无疑就是"刻意"二字。
刻意练习与普通练习的区别就像玩乐与比赛,比如一次普通的慢跑800米和一次奥运会比赛的800米的区别。
而作者认为,刻意练习的本质是长时记忆,它是区分专家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
二、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换句话说就是有目的的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有四个特点:目标明确、专注、反馈,走出舒适区。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特点与游戏的四个特点出奇的相似:目标明确、规则、反馈、自愿参与。
游戏中的规则往往就是为了限制玩家,提高难度,进而使得玩家走出舒适区;而一旦自愿参与,则表明玩家有充分的动机去投入其中,也就是专注。
如此看来,有目的的练习无疑就是现实中的一场游戏。
而其中目标与反馈则是最关键的两点:
1.目标:
目标的制定可以采用SMART原则。
即specific(明确性)、measurable(衡量性)、attainable(可实现性)、relevant(相关性)、time-bound(时限性)。
目标制定完毕之后,如果比较宏大,则需要进行分解,而后针对每一个小块进行练习与反馈。
2.反馈:
反馈无非就是判断自己当前的动作或行为和标准是非相符,即判断对错。
而前提是需要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往往是标准答案或动作、流程等等。而这个判断最好由本领域的专家给出,当然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用标准答案进行自我指导。
同时反馈结果也可以判断是否已经走出舒适区,如果反馈多次都是错误,说明走得太远,逼得太狠了;而如果反馈总是正确,则说明还在舒适区内打转。
你需要找到自己的刚刚感到困难那个“痛点”,越过去,然后去寻找下一个。
正如作者所言:我们把古老的先祖命名为“智人”或“能力人”,把现在的人类称为“知识人”,但是,把我们称为“练习人”或许能更好的审视自己。
因为科技的发展,我们的世界正在以更快的步伐发生着变迁。200年前一个人只要一门手艺一生就足够了,然而40年前的工作,如今要么不复存在要么已经改头换面。
我们不得不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无论你想或不想,我们都正在主动或被动地成为“练习人”。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主动开始改变,何不主动掌控自己的潜力呢?
熟能生巧——卖油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