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手工圈中国传统手工艺国学与传统文化
一个瘦小的山里老人,造出了天下第一鼓

一个瘦小的山里老人,造出了天下第一鼓

作者: 谷雨CHN | 来源:发表于2018-11-08 11:44 被阅读10次

    中国最大的绷鼓_腾讯视频

    泰顺传统绷鼓技艺丨泰顺仕阳镇雪溪乡柳溪村,数百年来一直有手工绷鼓的传统,兴盛时期村里有十几家制鼓作坊。泰顺绷鼓鼓皮基本采用水牛皮与黄牛皮,选取六牙以上的老牛皮,浸泡刮制后,使其厚薄均匀。木材则多用杉木。制作流程有选材、制作鼓桶、刨皮、绷皮、踩皮、晾晒、钉钉、打磨、上漆等十多道工序。泰顺绷鼓工艺复杂,制作精良,成品可保持数十年不坏。

    匚 寻访大山里的绷鼓老艺人

    温州泰顺,地处浙江最南端,与福建交界。一早从杭州出发,历经七个多小时的漫长路程,终于一头扎进了泰顺的大山里。

    此行第一站是寻访本地的绷鼓老艺人胡昌盯,而老人所在的小村却不在导航仪的能力范围内,我们从乡里一路打听,一路辗转,尽管身旁山色壮丽、小溪婉转,却也无暇欣赏,最后几经周折终于摸到了柳溪村。

    就在我们到达的前一刻,胡师傅正沿着泰顺独有的碇步桥,越过溪水,走进他的老宅子。在这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宅里,他的老伴坐在堂屋的最外侧,就着天光,拿着特制的双柄刀,慢悠悠地砍制竹钉。

    匚 岁月悠悠  鼓韵悠悠

    柳溪村制鼓的传统相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村里的作坊曾经一度有十几家,如今只剩下了胡昌盯老人一家。在老宅子里,老人领着我上下里外地转悠,讲述他的鼓和他的过去。眼前的老人身材瘦小,走路时微驼着背,一双粗糙的大手一直垂在身体前侧,并不怎么摆动。

    绷鼓是一项极其劳累的活计,而老人却丝毫不以为意。以前唯一让他感到不适的,就是生牛皮的腥膻味,特别是放上几天后的生牛皮,简直令人作呕。曾经有一次他处理了一天的生牛皮,这时有人走到他身旁,还没说话,直接吐了。

    说起制鼓,我一直以为,在老人漫长的手艺生涯里,“天下第一鼓”应该是他难得的荣耀,不想胡老对此表现得很淡然:“那个鼓就是牛皮不好找,没有那么大的皮,最后是拼起来的。他们说是中国最大的鼓,好像应该是吧。”老人一边说,一边拿起绷皮用的短木棒敲打鼓面,开始试音,那“咚咚”的声音异常悦耳,一直穿过老宅的深处。

    我看着不断忙碌的老人,好像看见了日子从他刨牛皮的刮刀下流过,从他老伴做竹钉的砍刀下流过,从门前的小溪里流过。

    匚 手艺的价值

    胡昌盯老人一直以制鼓为生,却赚不了什么钱。对此他看得很开:“我们两个老人在家里做做,吃吃用用有了,就够了。”从前他挑着装满工具和牛皮的担子,翻山越岭走到福建去给人家做鼓。如今只要一个电话,物流就发货了。这样的生活,他觉得“很幸福很幸福”。

    在拍摄间隙,他拿出了一个拨浪鼓说:“这是我刚做的,不知道好不好卖。”我接过拨浪鼓摇了摇,感觉手里沉甸甸的。这么小一个鼓,所有工序与大鼓并没有什么不同,除去晾晒这道工序,他需要一天的时间来制作。

    我问他价格,他说:“卖个几十块可以吧。”我瞪大了双眼:“我买过一个纸板做的拨浪鼓,都要几十块,你这个几百块总要吧。”老人的眼睛瞪得比我还大:“怎么可能?!我卖给他们做法事的手鼓比这个大得多,才几百块。”他以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在质疑我的“信口开河”。

    拜别了老人,思绪万千。我们前后拍摄了300多位手艺人,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见我们的传统手艺和手艺背后的那颗匠心,去了解手艺的价值,并因此尊重手艺,尊重手艺人,最终让传统手艺重新回归生活。如今看来,这条路,还很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瘦小的山里老人,造出了天下第一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ai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