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季《奇葩大会》中的众多分享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联合国纽约总部女官员孔奥,除了她足以让人注目的身份以外,她分享的一段话,给了我狭隘的世界观,强烈的一击。
她说到为了让男女都可以得到平等教育,他们建了很多学校,但是进入中学以后,还是会有很多女生退学。在提供了家庭补助以后,这种现象仍然存在,为什么?
“因为没有卫生巾。”
同样是在难民营,当问到女性需要什么补给物资时,她们首先说的不是水和食物这种可以支撑生命的物品,而是胸罩。
“它让我觉得活着是有尊严的,像一个人。”
人活在这个世上,本就不易,而女人作为弱势群体尤甚。
你以为我要为此开脱,大肆宣扬女权主义了?
不,那你就错了。
2
前段时间热映的印度女权主题影片《厕所英雄》,影片讲述了新娘贾耶嫁给凯沙夫后,发现家中没有厕所而坚持离婚,最终掀起一场女性厕所革命的故事。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男权社会,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自然地被大多数人接受。
女主贾耶却是个例外,她从小接受西方的教育,家庭开放而和睦。最重要的一点,她一出生家里就有厕所,而这一件和饮水进食一样普通的事,却在嫁给男主凯沙夫以后,发生了改变。
她被要求接受在夜间野外排便,受邀加入“夜壶俱乐部”,她白日不能喝太多的水吃太多的东西,因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被要求集中在夜间无人察觉时进行。
而在这本就不合理的约定俗成下,女人们还要忍受与蛇蝎为伴,提防男人的闪光灯与摄像机,更甚者,还会被人轮奸杀害。
让人控制生理需求已是不人道,还因为生理需求失去性命。活着,未免太苦了。
影片中,贾耶要对抗的,不仅来自于男人的不可理喻,还有女人的不理解。
男人们站在宗教和文化的制高点,剥夺女性正常如厕的权利觉得这就是本该有的样子,女人们每天活在盲目的宗教崇拜和逆来顺受中自认生活本该如此。
厕所是件什么天大的事吗?是,也不是。
就像难民营中的女人渴望胸罩而不是食物和水那样,厕所,对于一个女性来说,也是可以让她们活的像个人一样的东西。
可能很多人会说,命都没了,要尊严干什么?
但是,如果你身处一个没有任何尊严的环境,你会觉得,尊严,是一个可以豁出命去争取,让你觉得自己活过的东西。
这些,真的是女权吗?
什么时候争取和男人一样平等的东西,变成女权了?
3
印度的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制作了一档节目叫《真相访谈》。目的正是为了揭开印度的黑暗面,唤醒国人的良知。
节目中有期讲的是扼杀女婴。
中国有句古话叫“养儿防老”,体现的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只不过,中国已经在进步,而印度的大多数地方仍延续着这种观念。
在这种思想的笼罩下,为了生下的能是男孩,除了通过性别鉴定和B超以外,有的医院还用暗语说话,如果生的是男孩,就说“克利须那神赐给你孩子”,如果生的是女孩,就说“母神赐予你孩子”。由此,让还没有成型的女孩,胎死腹中。
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男女比例严重不调,甚至出现了光棍村这样荒诞的现象。
而被贩卖到光棍村的女孩,下场只有是沦为泄欲的工具。
如此,恶性循环,无法善终。
4
25岁对于女人来说是一个关卡。
一个你刚毕业步入社会工作没几年,事业还不上不下,七大姑八大姨就开始忙着帮你物色男人的年纪。
“赚那么多钱没用的,女人还是得回归家庭。”
“你不用买房子啊,男人有就行了。”
“......”
这种话,从同是女人的口中说出,才最为致命。
她们让你认命,让你的人生才走了四分之一就堵住了剩下四分之三除婚姻以外的无限可能。
分娩之痛,带孩子之累,以及担心产后身体走样丈夫的移情别恋。
这分明是一个局,一个有去无回的局。
在男女双方的付出没有绝对的平等的前提下,婚姻这条路,道阻且长。
5
高分韩剧《live》第一集,女主的托业托福成绩都优于一同去面试的男士,结果却落选。
面试过程中,男面试官对女面试者咄咄逼人,与男面试者却像唠家常一般聊起了军队生活。大多数企业都对女性的招聘数量有着相关的规定,同时,薪资待遇也有着差异。
而目前在韩国掌握社会既得权与雇佣权的,大多数守旧势力的男人们,凭借自己通过部分片面不当的经验与狭隘的偏见,就满口的“女人不懂组织”“女人没有忍耐心”的妄言。
“结婚以后会工作吗?”
“有结婚计划吗?”
“如果你的上司,公私不分,拜托你做个人的家务事呢?”
“......”
你看,在同等甚至更优的条件下,女人,就是会被戴有色眼镜区别对待。
我们追求的,从来都不是女权,仅仅是平权罢了。
6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人类的思想同文化的进步一同前进。
当社会上出现了一个贾耶,就像死水中投入了一枚石子一样,那溅起的水花和荡开的波纹,会唤醒一个又一个沉睡的“夜壶俱乐部”的女人。
就像,影片的最后,贾耶离婚案得到了政府的关注,一同去抗议的女人们,终于得到了属于她们的厕所。
更重要的东西,在她们对丈夫说“不”时,已冉冉升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