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哥要求,写一个朋友。
Emmm……朋友,我生命中有很多个朋友,有的是现在还是朋友的,有的已经成了过客,他们每个人,都在我的经历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就好像树的年轮,每一次年轮上都会有特别的印记,记载那些相遇、欢笑、悲伤、成长……
成长总是伴随着阵痛,就像小孩子要长高,骨头会有些疼一样……这些,就是成长。
那些在时间的洪流里,依然还在身边的,至少当下,就是我们最珍惜的朋友吧。
应该是在2008年,我认识了书羽,那时候她叫周霞。
我们是在演讲班上认识的,她作为上一期的优秀学员来给这一期的新同学加油打气。
我记得她好像穿的一件白色的小西服,黑色的中长裙,然后,balabala讲了一些鼓励的话语。讲的什么我不记得了,但是我记得她的气质,洒脱而优雅。
演讲没学好,但我的老师、她、我们仨竟然就成了朋友。
好像是2009年的时候,书羽从月薪破万的公司辞职,出来自己创业。
她说:要搞一个读书会。
于是邀约着,第一场读书会就在一个小房间里召开了。我还记得那天阳光特别好,洒在我们身上,大家脸上都充满着“以心相会”的喜悦。
就这样,一期又一期,一年又一年,读书会的场地渐渐从一个小屋子变成一个小会议室,再变成一个大会议室。
很有幸的是,我还客串过一次带领,那本在当时还不算风靡的《拆到思维里的墙》。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后来有几次聊到读书会,书羽总这样说,我们也这样认为。
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要有多少钱、要立多少功,而是,真的认识你自己。读书会就在做这样的一件事。
书羽一个人扛起了读书会的大旗。
一个公益的读书会,一个渐渐有影响力的读书会,一个走近社区的读书会,一个获得政府奖励支持的读书会,一个开始培育接班人的读书会,一个开始有了自己品牌和版权的读书会,一个在创业界崭露头角的读书会。
我其实对读书会的关注蛮少的,偶尔从微信上看到书羽发的图片,直到最近两年愈发的能感受到,读书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这都是书羽,在低谷的时候不放弃,在高歌的时候不执着。我想,正是因为这是一个“读书会”这样充满着灵气的团体、组织,以及理念,在向前发展着的同时,也在滋养着她;在不断输出的同时,也在推着她持续向前奔跑和超越。
要办读书会,其实挺简单的,但是要做长做强要盈利的读书会,其实真的很难。
因为读书,并不是一个刚性的需求,而怎么读书更加不是一个迫切的需求,要花钱读书,花钱学读书,花钱学怎么讲书,那真的是太小众了。
但书羽找到了一条经过实践验证、可操作、可复制的读书会发展的路径。
这离不开她的创新、耐性、聪慧,还有对人文情怀的坚守,对成长与破局的信任,对自我不断升级的渴求。
现在已经是2019年了,如果我记得没错,读书会也应该十岁了。
想一想,如果没有读书会的契机,我们还会一直是好朋友吗?大概不会。
当被生活琐事缠绕,当日子中更多的客厅餐厅厨房,大概我们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讨论诗和远方、渴望与执着、精神和灵性、人生和价值,也就失去了更多心灵碰撞、创意鼓舞。
其实我一直无法定义“好朋友”这三个字,但我很清晰,书羽带给我的是:我们若即若离,却又紧密联结,我们总是毫无保留互相分享,看到对方的闪光点;在每一次的交流中,梳理自己的人生方向,清晰成长的盲点;在每一次分享中,看到对方身上所期待的那个自己,并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道。
祝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