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洋气杂货店
01.
独自在外工作,几乎每周我都要和父母视频通话一次,即使是在这一个小时的通话时间里,父母两个人都会就某个话题拌起嘴来,我深知他们在这分钟有分歧,下一分钟就会和好的惯例,也就默默地看着他们“吵架”,不做和事老,可小时候的我却完全不是这种态度。
记忆里某个春节,老爸老妈大吵了一架,双方谁都没有想要妥协的意思,矛盾愈演愈烈,甚至说出要离婚的话。
年幼的我和弟弟被这争吵和“离婚”二字吓哭,站在门旁一动不动,我害怕自己的哭声会更加惹怒父母,也便不敢出声,默默抽泣,甚至用手去捂住正嚎啕大哭的弟弟的嘴巴。
那时候我很怂,即使是一句“你们能不能别吵了”的话都不敢说出来,我把大人之间的冲突当做是我不够乖,不够听话,把所有的错都一把揽到自己身上。
我总以为,只要我表现好了,让父母骄傲了,这个家就会和和睦睦。
或许是吵架的那天,又或者是看似平常的另一天,我悄悄变得懂事听话、勤劳孝顺,从不向父母索求生存以外的其他需求,而这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个比周围孩子都优秀的成绩,来让这个家多一点开心,多一点不会散的保障。
早早学会察言观色的我,用懂事将自己那颗还未长大的心脏快速催熟。
02.
如今我身边有几个脾气火爆的朋友,某些在我看来心平气和沟通几句便可解决的事儿,他们总要大吵一架,引得我很是纳闷:“刚才你本可以不必生气的”,“不发火我怕憋坏自己”,他们常常这样回答我。
转念一想,或许每个人都需要一点爆发时间,而那些乖孩子的愤怒是怎样表达的呢?欲望又是怎样释放的呢?
面对不快,面对被长辈强行扭转的梦想方向,他们是否永远都说不出个“不”字、做不到无理取闹,赖在地上打滚耍赖?
本该向外爆发的负面情绪,却被狠狠向内压抑,其伤害和自残无异。
前段时间看到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的一句话,很是喜欢:我要是石头做的就好了,坚硬而安宁,冰冷而又现实。
这句话或许是每个懂事孩子内心深藏的愿望,在他们的世界里,妥协、顺从和迎合是解决冲突的唯一方式,即使这冲突来源并不是他。
在一件事上,他们往往选择改变自己、甚至伤害自己来成全别人,从而维持住表面的平静。妥协从来都不快乐,也并不容易,反而需要更多的勇气和牺牲。
“你怎么无动于衷?”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踟蹰不敢言。我想把自己变成一颗石头很久了。”
03.
和无欲无求的我不同,弟弟从小便欲望爆棚,从五块钱的电子表,到几十几百的手表,从滑板到摩托车,想要的东西都一个接一个地实现,即使很多愿望的实现常常惹得父母生气而又无可奈何。
那时我们的心很小,玩具就是整个世界,得到了玩具就仿佛得到了所有,如今很难再拥有轻易得到世界的感觉。
我时常羡慕弟弟,即使他仍有一些愿望实现不了,但他终究不会像我一样,曾因为没有说出口、没有得到而有所遗憾。
为了给自己的欲望买单,我早早实习,认真工作,坚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就是在向那个压制欲望的童年报仇,向那个过分懂事的自己报仇。
懂事,本该是人生疲倦的副产品,该放肆奔跑的年纪,怎能被冷冷枷锁套上?
知乎上有个问题,人在年轻时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在“学习力”、“自律”等词以外,我看到这样的一个回答:可以问心无愧地为自己而活,为自己的欲望而活。
等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一个人便不再是他自己,而是家庭的顶梁柱和靠山,就像一头牛,青葱年少时才有放肆的青春,它的眼神才会明亮透彻,等它长大后,就只能戴上枷锁,被束缚地活着。
有自己的追求和欲望才是年轻的价值,任何好处都无法取代它,且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04.
最近看了电影《狗十三》,过程中几度泪奔,仿佛在主角李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所感同身受,却又有所不同。
李玩养的狗被爷爷弄丢,疯狂找狗的她像是浑身长满了刺,对准了一直劝阻和训斥的长辈们。
一番折腾后,她在被爸爸痛打一顿后彻底变了个人,不哭不闹,接纳了新的狗,接纳了突然出现的弟弟。
在遇见自己丢失的狗以后,没有追着要回来,一个人躲到墙角默默掉眼泪;逼着自己喝下一喝就吐的牛奶,在饭桌上对人微笑,也吃下了别人夹来的狗肉......
终于这一巨大改变让长辈们感动:娃长大了,懂事了。
这些温情脉脉的褒义词背后,是触目惊心的残酷现实,是伪善,是无奈。
小孩子的沉默、隐忍和讨好,在麻木的大人眼中,便是懂事。
看到这一幕的我很是难过,李玩身上的灵气不见了,她终于众望所归丢失自我,成了一个合格的“成人”,成了一个和我一样无趣的人。
当孩子的价值观渐渐被塑造成型,他们便会慢慢接受自己曾经排斥的观念,看过电影的很多人开始唏嘘感慨起来,纷纷祝福别人永远不必那么懂事。
我却并不祝福所有的人始终都学不会懂事,在被百般呵护的家庭中长大,我深深懂得,自己的“懂事”有很大一部分是主动体恤,而非强迫压制。
这份懂事,也让我早早清醒,避免了走上弯路的可能性。
我希望的是,每个人的懂事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希望它是自然成长带来的美好改变,是发自内心、心甘情愿地让身边人开心,没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没有妥协什么,没有压抑什么,更不亏欠自己。
我们总会在某一天破天荒地感悟,破天荒地丢掉幼稚,破天荒地成熟,像是完全变了个人,但我希望那天,是主动体恤,是因为感动,而非电影里的一场“凶杀案”。
(图片选自《花瓣网》)
END
作者简介:洋气杂货店,新书《层次越高的人,越能专注做自己》已上市,个人公众号:洋气杂货店,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禁止随意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