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22:00
说要每天看的,但实际上拖延症让我停了好多天。
不行不行,要再次振作起来啊!
--------------
01因为魏武侯去世前没有立太子,魏䓨和弟弟魏缓争夺王位,导致魏国内乱三年。大夫王错投奔韩国,韩国大夫公孙欣向国君韩若山建议道“魏国已经腐烂,亡国只在顷刻之间,我们应该趁机把它吞并掉。”韩若山觉得很有道理,但觉得自己国力还不够,便和赵国国君赵种结盟,联合攻击魏国,在浊泽会战,大败魏军。韩、赵联军包围了魏国的首府。
赵种主张杀掉魏䓨,立弟弟魏缓为国君,让他割让一部分土地给韩、赵两国。韩若山却说“如果杀掉魏䓨,我们会落得一个残暴的名声,割让土地,会落得贪心的名声。不如把魏国一分为二,分成两个国家,让魏䓨和魏缓各自为王,这样魏国会变成一个像宋国、卫国一样的小国家,对我们无法再造成任何威胁。”赵种不同意,两人决裂,韩若山连夜撤军、拔营班师,赵国人单势孤,无法吞下赵国,也只好撤军而去。魏䓨趁机击杀他的对头魏缓,成功继位成为魏国国君。
【衍生:其实赵、韩两国国君任何一个方案如果实施,都能起到打击魏国、获得利益的结果,然而两个人的想法不同,想获得的利益不同,一个想要国土,一个尚且顾及名声,所以无法成事。显示也是如此,两个朋友不管再要好,谁也防不住其中一人想法不同,然后突然意气用事地放弃,最终失去唾手可得的果实。】
02、秦国国君逝世,其子二十一岁的赢渠梁继位,楚、魏两国与秦国接壤,魏国为了防范秦国,沿着洛河修建长城。当时中原有十多个国家,他们举办的各种国际会议,都拒绝让秦国参加,因为他们把秦国看成落后的蛮族部落。这种歧视让秦国国君赢渠梁深感羞辱,决定整顿内政,提高文化水准,追求强大。
赢渠梁发布招贤令,他说“从前我们的国君穆公,励精图治,与晋国以黄河为界,曾帮助他们削平内乱。秦国国君也曾开辟后世万年基业,各国国君都来相贺,不幸后来出了厉公、躁公、简公、出公等国君,使国家陷于内乱,于是晋国占领了我祖先的河西领土,我父亲把首都迁到栎阳,准备东征,收复失地,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现在我们公开征聘良才,无论是本国国民,还是外国宾客,只要有谋略可以让秦国变得强大,我愿意任命他为高官,分封采邑。”
卫国的公孙鞅知道这件事后,西行投奔。
公孙鞅是卫国国君庶子的后裔,他研究法律,爱好秩序,笃信法家学派学说,在魏国宰相府当一名随从官员。魏国宰相公叔痤知道他有才干,正准备推进给国君魏䓨,谁知道却因为急病卧床不起,魏䓨前来看望他,悲伤的说道“宰相啊,如果你死了,以后国家要事,我要找谁商量啊!”公叔痤说道:“国君啊,我的随从公孙鞅年纪轻轻,却胸有奇才,希望你能信任他,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䓨很吃惊,因为公孙鞅年纪太轻,地位又卑微,对宰相这突如其来的建议,他无法消化。公叔痤见国君犹豫,又说道:“如果你不能用他,请马上杀了公孙鞅,决不能让他离开魏国,否则他投奔其他国家,日后必定会成为魏国的心头大患。”魏䓨没有说什么,只说让宰相好好养病便离开。国君走了以后,公叔痤把公孙鞅交到病床前说道“对不起,我是国家宰相,必须以国家利益为前提。所以我劝国君要么重用你,要么杀掉你。你赶紧逃走吧。”公孙鞅听了他的话后说道“宰相啊,国君既然不听从你的话重用我,又怎么会因为你的话杀死我呢?”果然,出了宰相府后,魏䓨对左右的人说道“宰相真是病糊涂了!一会儿让我重用公孙鞅,一回儿让我杀他,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吧。”,因此魏䓨没有对公孙鞅采取任何举动。
公孙鞅来到秦国,通过宠臣景监的推荐,见到秦国国君赢渠梁,提出让秦国富国强兵的方案,赢渠梁喜出望外,让公孙鞅负责执行。
【衍生:这个故事挺熟悉的,其实历史里的这些精彩而又真实的事件,真的比故事还要吸引人。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用,这是另外一种验证法】
03、公孙鞅在秦国虽然得到了国君的支持,但想要变法,立即受到旧贵族们的反对。公孙鞅说道:“对普通人而言,面对一项重要突破,开始时他不可能热心投入,但随着丰富成功呈现出来,他肯定会欢天喜地。所以真正有高贵品格和远见的人,不应该随波逐流,也不该听每个人的意见,只要能使国家获益,不一定要遵循传统。”高官甘龙表示“遵循传统和法律规章办事,官员们能够胜任,人民也不骚动,贸然改变,可不是好事。”公孙鞅直接说“普通人只会盲从,专家又往往只局限于自己的狭小知识领域。贤明的人变法,庸碌的人只会固执己见。有才能的人指出方向,平庸的人执行,才是对的。”赢渠梁毅然说道“我听公孙鞅的!”他授给公孙鞅第十一级的左庶长职位。
(秦国的官职共有二十二级。1~4级公士、上造、簪袅、不更;5~9级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卿1~18级: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诸侯的19~20级关内侯和彻候。候可食租税或食邑。)
【衍生:资治通鉴里写的是反过来的,但度娘是从1往20数的,这里我以度娘的为准,毕竟有官升三级之说啊。公孙鞅算是天降官职,直接升了11级。公孙鞅说的第一番见识,我也很认可,牛逼的人很少,每次风云变色,其实不过是几个领头人在搅弄风云,如果一个时代没有人才辈出,又或者人才没被发现,就会很快衰败。当然,衰败的原因也有其他,例如国君没有立继承人等等。】
04、公孙鞅的变法内容:1、组织民众,十家编一组,互相监督。一家有罪,九家连坐。鼓励高密,检举犯罪者,和在战场杀敌同一功勋;知情不报或袒护者,和阵前降敌同一处罚。建立军功者,依照等级奖赏;自相斗殴者,按情节轻重惩处。在自己专业岗位上,努力工作,超额生产的,免除赋税;从事蝇头小利的商人工匠、因懒惰而陷入贫穷的,全家没收,男的当奴仆,女的当婢仆。皇亲国戚,如果不在战场立功献身,一律排除在皇亲国戚之外,爵位官级,有一定尊卑和升迁顺序,分配给身份相符合的田庄。奴仆和衣服财物。对国家有贡献的,赐给荣耀,没有功勋的富有人家,哪怕再有钱,也没有光彩。”
公孙鞅担心变法令颁布后,人民不相信是真的,让人在首府竖起三丈的木杆,宣称谁能把它移到北门,即赏赐他二百四十两黄金。大家不相信,没有人去尝试。公孙鞅又说,谁要去搬柱子,即给一千二百两黄金的奖赏。有个壮汉想,反正去试试也没有损失,就去搬动木杆,把它从南门搬到北门,公孙鞅果然付给他一千两百两黄金。从此,大家都相信变法是真的。
变法实施一年后,秦国各地人纷纷向国君控诉变法的弊端,民怨沸腾。恰好太子赢驷也触犯新法。公孙鞅态度坚决道“法令之所以失去尊严,主要是高阶层权势人物破坏它。太子是未来的国君,不能使他接受刑罚,但那些教导太子遵纪守法的人,却必须承担责任。于是逮捕太子的师傅割鼻,又逮捕皇家教师在他脸上刺字。”公孙鞅雷霆手段,震慑全国。秦国人个个守法,山上再也没有强盗,地上掉的钱财也没有人去捡。战士勇于作战,人民再也不私斗。当初攻击变法的人,转而赞美公孙鞅,公孙鞅却冷笑道“他们都是乱法的小民。”把这些人全部放逐到荒原边陲,秦国再也没有人敢议论法令是非。
【衍生:公孙鞅的变法足够严酷,让秦国在短时间内便强大起来。而且他不让人议论变法,让法令直接实施,确实效率更高。但他不留情面,得罪太子,却给自己留下隐患。毕竟国君终会老去,太子终将继位,和前面的吴起一样,没考虑久远,太子上位后,就会危险。虽然没有读过资治通鉴,但商鞅变法的内容如雷贯耳,不知不觉中,我的成长过程中,早就将这些史实故事都读过许多了。但仔细纪录,对于细节又清楚很多,真有趣啊。】
05、齐国国君和魏国国君一起打猎。魏䓨说“你们齐国有什么国宝啊?”齐国国君说“没有。”魏䓨说“那可太糟糕了,我魏国虽然小,还是有十颗直径一寸以上,光彩夺目的珍珠,可以照亮十二辆马车。齐国作为大国,真的没有国宝吗?”齐国国君田因齐说:“我对国宝的定义和你不同。我国有个叫檀子的官员,他镇守南部边城,楚国不敢进犯,十二个小封国的国君,都要来齐国朝见;又有一位田盼先生,镇守高唐,赵国人不敢到黄河捕鱼;还有一位黔夫先生,镇守徐州,燕国人和赵国人都焚香祈祷,希望能够移民到齐国的快乐国土,最后收容了七千多家。还有一位种首先生,是盗贼克星,使齐国人安居乐业,路不拾遗。这四位先生,光芒照耀千里,又岂止十二辆马车?”魏䓨嗒然若失。
06、秦国国君赢渠梁、魏国国君魏䓨在杜平举行高阶会议。
【衍生:魏国愿意和秦国开会,是因为公孙鞅让秦国变得强大的缘故吧。魏国白白丢了公孙鞅,又岂止齐国的四大夫能比得了呢?毕竟这四位的大名远不及公孙鞅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