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出于主动和被动的原因,我们的时间被切的稀碎!很难有一个下午不被打扰,也很难有一个晚上可以悠闲地看书。被打乱切碎的时间我们拿它怎么办?刷抖音吗,刷完爆笑完之后有没有深深的罪恶感?反正我有。还好遇见了大叔,给出了碎片时间高效利用的答案。
01.明确自己的单位时间产出率
单位时间产出率就是单位时间内能做哪些事情,是效率的高度体现。有两个点需要明确,一个是单位时间,可以有很多个单位时间,并不一定是以1为单位,可以是1分钟,也可以是3分钟,5分钟,10分钟,30分钟,60分钟。既然是碎片时间,60分钟应该是最长了。第二个点就是单位时间的产出,既然单位时间有多种,那么对应每个单位时间就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产出。这两个弄清楚了可以形成一个清晰的表格,就像下面这样,碎片时间就可以有很明确的选择。
![](https://img.haomeiwen.com/i15634385/b3b769d851b97d8c.jpg)
02.找到自己的目标并明确步骤
我们这里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写作,我们要利用一天的碎片时间来写成一篇文章。当然,碎片时间的利用不一定是拿来写作,也可以做别的事情,比如读书,比如完成一个规划等等,都可以。
有了目标,还要明确完成目标的具体步骤,其实是一种框架式思维。依然以写作为例,写一篇文章先要有一个标题,然后要搭建文章的框架,需要找一些诸如故事、图片、金句等的素材,随时需要一些灵感等,最后把这些组合成一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感情真挚的文章。明确了写文章的完整步骤,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步骤与我们的单位时间产出表格进行匹配,在每天的零碎时间里迅速定位要干的事情,就不会出现要么事情太多不知道干哪个,要么无所事事,最后都以玩手机打发。
03.掌握碎片化写作要养成的三个习惯
一是养成随时记录灵感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管是想到的金句,看到的实例,还是其他,都要及时记录。可以记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也可以记在手机上,总之要记。
二是养成及时把灵感和素材组织成文章的框架的习惯。框架是文章的细化和具体化,使我们要写的文章不再是只有一个标题那么粗略和抽象。有了框架,知道了文章分几部分来写,每个部分又有哪些分论点,才更有利于我们去发现和搜集素材。就像孕妇,因为自己怀孕了,从而更容易发现身边的孕妇。
三是养成积累文章框架的习惯。让人容易理解的文章都有完整的框架结构。很多时候想到一个好标题,确不知道如何去展开,就是因为文章框架结构积累的不够。文章横向如何展开,纵向如何剖析,先写哪个论点后写哪个论点,其实都需要有逻辑思维,都可以找到思维呈现的方式,而不是随意的铺排和胡乱的堆砌。所以平日看到好文章就多从写作的角度去拆解作者展现的思路和框架,对于自我写作水平的精进具有重要作用。
明确自己的单位时间产出率,确定目标和实施步骤,坚定不移地执行,让写作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不断积累和历练,方能怒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