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移动互联网时代,不可否认,我也会用零碎的时间去浏览碎片式的信息,就是我们常说的碎片化阅读。
对于碎片化阅读,需要多角度的看待。更多时候,我觉得碎片化阅读,应该理解成一个中性词为好,这其中不要夹杂太多褒贬的含义。
随着社交平台的出现和发展,我们的生活从此开始进一步呈现出信息化和趋于碎片化,无可厚非,这是时代发展必然的结果。
因为在以前,我们一个人每天获得的信息量是很少的,所以那时候会觉得信息很珍贵。
而到了如今的信息爆炸时代,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每天会有大量的信息产生,人们接收信息变得越来越便捷和多元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就是信息的数量变得庞大而复杂。
当信息变得庞而杂,自然而然就会呈现碎片化。在这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每个人的时间都变得宝贵且零碎的时间也多了。
信息的碎片化,某种意义上而言,易于去获取和阅读的同时,也使得信息变得很廉价,不能得到很好的珍惜和重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这一定程度削弱了我们思考、信息管理与整合的能力,同时改变了我们传统的阅读书本的习惯。
所以,面对如今的碎片化阅读,我想说的是任何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如何趋利避害,化短处为长处,实现优势互补,才是我们应该去做的,而不是一味的抱怨碎片化阅读一无是处。
2.
为什么每天都有碎片阅读,却反而感觉给不了什么收获?
这里我用自己的做法和建议,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可以有选择的利用零碎时间去浏览信息和阅读,学会筛选阅读。其次,借助app来建立一个信息管理体系。现在有很多第三方的app,比如:有道云笔记、印象笔记、思维导图、微信自带的收藏功能等等……
利用这些软件,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把平时浏览的信息进行整合、管理和构筑体系。提前列好自己所需的标签,当你看到好文章或者是其他有用的信息时,看完后,可以点下收藏,然后移到对应的标签中。
如果你仅仅只是收藏了,不分类,体系就会构筑不了。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碎片化阅读,没给自己带来什么收获。利用这些软件,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把平时浏览的信息进行整合、管理和构筑体系,而不仅仅只是读。
学会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很重要,以及懂得管理自己平时阅读的东西,并加以思考,这样你就不会轻易的说,阅读没有意义,碎片化阅读什么收获都没有。
3.
虽然我们处在碎片化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但是我觉得我们依然要保持阅读纸质书的习惯。
每年都会有一个4.23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各大电商平台都会有图书促销活动。然而读书日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知道读书并不仅仅是这一天的事。
除了世界读书日,中国有一座城市,每年会把其中一个月,作为号召市民读书的月份,这座城市就是深圳。
每一年的11月,就是深圳读书月。我有幸的参加过第六届和第十五届读书月的开幕式。
作为一座年轻的移民城市,多年前,很多人一度认为深圳是一个“文化沙漠”。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看法,是因为相较于北上广等其他历史悠久的城市而言,的确是少了一些氛围和在这方面上存在着差距。
这些年,深圳在倡导阅读方面和营造氛围上,下了很大的力气。
如今,在市中心中轴线,坐落有亚洲最大单体面积的实体书店——深圳书城中心城。逛书城就像逛超市,买书也像买菜一样平常,各个街区也分布有自助借书点,人均拥有图书量和阅读率也多年位居全国前列。
面对碎片化阅读,我们应该做的是,学会知识管理和构筑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可以,空闲可以多读书,保有阅读的习惯,这也是一个好的生活方式。
4.
在当今碎片化阅读已成普遍化的同时,希望你可以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
其实平常也会关注社会热点,可是却很少有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不是我不关心,而是有时候,我们真的越来越难知道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我是看着纸媒长大的,对于传播学这块的知识和理论,也自学过一些。这么多年,可以看到,信息传播的方式和载体及大环境,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
不发声不代表没关注,见过种种网络暴力,仿佛人们难以去容忍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所以极少在社交平台表达对热门事件的看法。更多时候,只是在现实生活的聊天中谈及。
有时你看到的新闻不一定全是真相,你要记住客观理性去看待就好,因为太多时候,真相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对于碎片化阅读,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和建议,也欢迎补充和留言分享。
文中有蓝
90后,简书作者,一个爱写字的男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