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律思维这个概念很大,系统的学习法律课对于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自己与别人之间的生意合作中、公司的业务关系等,这些都非常重要,但是有时自己往往对于身边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凭借着当时的情绪、眼前的利益,功利心切等而忽略了真正的事情的关键点。最后所导致最终的不好的事情就逐渐出现。

经常遇到学校里面学生的安全管理问题很多都是有一些法律意识在上面体现。每一年的暑假家长均会收到一张关于安全防溺水的事件的通知单,家长一定要签名,这也是学校提前做好责任的分流,要家长一起参与到安全的管理和意识的提升上面,核心的地方是学校做了万一出现安全事故后主要责任转移工作,这个就是法律思维。
部门开会经常会有会议签到本,开会之前我们为什么要签到?开会的会议精神传递到公司里面,每一个人都应该全面透彻的理解,然后执行好相应的会议职责要求。当时不理解会议的可以及时在上面沟通理解。签了名字以后就不能再扯皮说我不知道,一旦出现这个情况,我们就会翻出签到本,说的是这个就是证据,你己经来开会了。这也是法律思维,防止人们耍赖。

合股公司相关的股东权利与责任条款,在用之前拟定清晰,考虑周全,过程中的争吵、反目成仇,原因大多数均是因为不够清晰的合作权限、责任利益边界方面协议不够清晰,误解了合作的初衷。
这几天乙方正在准备入驻一个地方装修开超市,但是现在正在扯到一个消防整改大费用的问题。因为这个地方原来也开超市,有相关的消防安全合证,运营的整个设备也是直接转让过来的。合同上面注明甲方要提供相关原来消防等一切有效用的证件,但是现在还没有装修,也还没有经营情况下就有人过來检查场地的消防不合格,需要整改所花的费用是40多万,后来再三讲价还要花17万,那这个费用谁来承担?甲方说他不管了,原来她有证,现在你签下来的时候消防就应由自己负责跟进装修。乙方说签订合同时甲方隐瞒了证件的有效性,还在合同上面注明有没有什么隐瞒的东西,你们来这个场地跟消防配套不一致,基本没有安装消防管理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在他没有知情的情况之下签订这个合同,这个场原来有效的证件没有效这个费用理应由甲方负担。

现甲乙双方正在协商,出现了此件事情的结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状况。反观协议的细则:一方面是甲方隐瞒整个消防的问题存在,以为签了合同了就可以把这个包袱甩给到乙方去完善。但是刚好合同细则上面又偏偏是需要甲方协助提供一切有效用的证件这一句话,有效用证件就说明这个场面一切经得住相关部门检查,你现在是证件一场地不一致,甲方有隐瞒或者是欺诈的嫌疑,所以应该是甲方付全部的责任。
虽然还没有达到开庭审理或者是打官司这样的时间节点的步骤,但是整个事情乙方是切入合同签订太快,没有真正的核对证件跟现场实物的这个细节,把这一条法律上保护自己利益思维写到上面,当时是太过于功利心,合同签订不够严谨周全思考导致。

法律思维在生活中很多细节里均有体现,用心留意做好身边每一件事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也需要言语谈吐的拿捏准确,该说的话说不该说的话不说。特别是严谨的场景里,一不小心说错了话,有时候就会害人害己。
祸从口出,事在人为。用心去做事待人具备法律思维,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