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目前中国古玩艺术品收藏人群已经超过一亿人次,并且每年还在已600万人次的规模在不断壮大,可见,艺术品收藏是一件全民皆可行的事情。收藏的人多了,藏品的复杂层度也就更加捉摸不定了,收藏界有这样一种普遍情况,同样的大名头藏品,出现不同人的手中,出现在不同的场合,人们对其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里所说的大名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什么样的藏品名头算是“大名头”,通常是按其经济价值来衡量的。就一些不法的拍卖公司或艺术品公司而已,几乎只要是件古玩就能以动辄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估价来进行诱惑,然而,“入圈”之人往往都明白,不是所有古玩都能价值不菲的。对于那些经济价值相对较低的藏品,人们通常也只是以平常心待之,而对于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名头藏品,人们的警惕性才会表现的很高。
其实不管是陶瓷、书画,还是其他类别的收藏品,对于普通的藏品又鉴定能力的藏友鉴别能力基本是差不太多的,鉴定结论也大体无误。因为这样的东西较常见,价格相对较低,买到的机会多,只要具备基本的鉴定常识,一般都不会看错。
对于官窑、元青花、汝窑、珐琅彩、张大千、傅抱石、宋代名画等这些“大名头”的藏品,很可能由于眼力和胆识的欠缺很多即便是从事收藏多年的人也不那么自信了。收藏圈里到处是陷阱,在多数情况下,很多藏友宁愿相信“大名头”的东西都是赝品,也不愿实事求是地客观看待它们得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收藏界几乎遍地都是黄金,能否抓住机遇,其实关键还是看眼力、看魄力,在收藏中有眼不识宝贝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大名头的藏品说起来与普通东西在鉴定方法上是一样的,都是在熟悉真品特征面貌的基础上,对鉴定对象进行整体和细节特征的分析和把握。
拿瓷器来說,鉴定不外乎造型、纹饰、胎、釉、款识、使用磨损痕迹、保存环境、开片、气泡等细节特征的观察;如果要說字画方面也无非是风格、用笔、用墨、款识、线条、具体物象的画法、纸张、装裱、印章、印泥等内容。
这些原本是很基本的方法,很多从事收藏多年的人在遇到大名头东西时,反而不会用了。大名头的东西在他们眼里被神化了,他们相信传言“某类东西,某位大师的画作,现在仿得已经乱真了,连故宫博物院等国家级专家都要走眼”。于是在他们心里形成了一种固定思维,凡是大名头的东西多不可靠,不碰为妙。对于经济价值较高的大名头藏品,人们的警惕性总是很高,也免不了有各种质疑的声音,至于一些民间流散的大名头东西能得到认可的机会则是更加渺茫了。
由于大名头的藏品往往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作伪造假者们竭力仿制的重点对象,市场上流传的赝品较多,赝品的仿制水平时常被夸大,因而在鉴定时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干扰。鉴定专家在面对自己没有确切把握的大名头藏品时,专家会含蓄的给出“有疑问”、“不开门”、“待研究”这样的结论,而自负的专家则直接说是“假货”。
很多较为专业的专家也会替很多收藏家、企业家在私下和拍卖会上去鉴定藏品,以供直接交易。但由于大名头的藏品价值过高一旦把假东西或把握不大的东西说成真东西便是打自己的招牌了,往往这种情况个人鉴定的专家都不敢下定论,造成的损失更是他们所无法承担的。156,573,99992
在《马未都论汝瓷》中有这样的例子:有一次马未都在民间碰上一件汝窑瓷器,但人家不卖,只是拿来让他看看。看完后马未都说:“你这东西是对的,但问题是没有人认,拿出去人家都说它是假的。”持宝人说:“对,谁都说它是假的,但我坚信这东西是真的。”马未都说:“我可以告诉你,它确实是真的,可问题是它在你手里就没人认。”试想,那件汝窑瓷器如果出现在马未都的手中,也许得到认可的机会就会大很多。
古玩收藏与古玩鉴定常常是不可分割的一件事情,鉴定好了才能有效收藏,收藏多了慢慢就会鉴定。但民间藏友的藏品,尤其是大名头的藏品往往让人多生怀疑,鉴于很多人不敢下手,专家也无权轻易下定论,导致藏友们无处出手实乃中华古玩瑰宝之撼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