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力十纬度(下)

作者: 通识智库 | 来源:发表于2017-04-20 16:42 被阅读9次

作者:黄铭峰

本文大概3521字读完共需4分钟

三、历史领域:

笔者一直认为,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将没有自己的未来。一个人不善于总结自己过去的经验,他将在未来重复错误的经历。

历史是有传承的,一个国家是一个群体的发展经历,而一个人也可以是最微观的社会发展史。

个人的发展如果无法找到与这个群体的发展内在联系,那个人的智慧视界往往是有限而狭隘的。

“以史为鉴”是像中国这样延续了五千年文明的古国的国家才能高度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一定历史感,不善于利用前人的宝贵经验,那是对就在身边的宝贵精神财富的熟视无睹的无知表现。

在笔者看来,历史有它自身发展的轨迹,也就是其必然的发展规律,问题是你能不能感受到这种规律的脉搏。

众多历史事件镶嵌在其中,一连串看似偶然的事件形成了这条轨迹上一个又一个的“拐点”,远远看过去,就像一部完整的剧本,一切似乎都是设计好的一样。真正懂历史的人,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够顺藤摸瓜,而不是像有些人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学习历史的好处在于,让我们形成宽广的视野和人文关怀,帮助我们探究和发现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获得一种人生的智慧,通过以往的历史经验给我们带来思想上的启发,获得对当下事物解决途径的借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当下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一定在历史上某个时刻曾经发生过,现在无非是改头换面,有了另外一个表现形式而已。

而探究和把握了事物发生的客观规律,其实就是帮助我们拿到了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自然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应该说,没有一种学习方法像历史一样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在整体思维水平上,训练和提高解决现实中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了。

如果说哲学是一种人类思想的发展史的话,那历史可以说是一种人类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史。

没有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总体深入了解的情况下,个人的哲学素养和思维水平也是要受到很大程度限制的。

哲学和历史是看待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体两面,两者看上去既有相通的一面,也有相分的一面。

可以理解为哲学是指导事物发展的思路,而历史是印证事物发展的规律,两者都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关系,但是两者中间还缺乏一个过渡形式,形成连贯的问题解决思路中间缺一个环节:那么两者是如何转换的呢?

推荐阅读入门书目:

1、《如何研究中国》    曹锦清

2、《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

3、《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徐中约

4、《20世纪中国史纲》       金冲及

5、《五百年来谁著史》            韩毓海

6、《中西文化交流史论》          何兆武

7、《白银资本》      弗兰克

8、《东方主义》       萨义德

9、《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彭慕兰

10、《罗马帝国衰亡史》       爱德华·吉本

推荐阅读经典书目:

1、《全球通史》           斯塔夫理·阿诺斯

2、《历史研究》          汤因比

3、《史记》               司马迁

4、《资治通鉴》           司马光

5、《西方的没落》        斯宾格勒

6、《历史是什么》         爱德华·卡尔

7、《荷马史诗》         荷马(古希腊)

8、《历史的观念》      柯林武德

9、《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亨廷顿

1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M·韦伯

四、艺术领域:

人类的思想和知识如此庞杂,在最高的思想境界上如何汇通,以笔者看来只能是:艺术。

看一个人是否具备很强的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其实并不在于他是否拥有思想和知识的多少,而是在于他对于思想和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思想和知识就像珍珠一样,散落在我们的头脑里的每个角落。

单一散落的珍珠的价值,远远不如一串珍珠项链的价值来得昂贵。

要把这些珍珠串在一起,就需要一条红线来连接。

艺术,就是这条把思想和知识的珍珠串联起来的红线,把各自看似不太关联的领域的思想和知识点连接起来,成为一条有内在逻辑的思想链。

以笔者看来,哲学和历史是人类思想发展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学科领域,这两个领域的知识交集是需要靠艺术性的感悟来完成对接的。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类的思想才完成了基础格局的建设,为其他领域的发展奠定思维水平的塔基。

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增强思维的想象力和直觉发散性,从创新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并采用灵活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直觉想象力的重要性在于对我们的思维进行系统整合,开发创新意识。

其实,几乎每个领域的创新思维都是和艺术高度相关。

很多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陈省身)、科学家(如达芬奇、爱因斯坦、钱学森)、哲学家如(庄子、孔子、尼采)、历史学家(如汤因比、钱穆、李泽厚)、政治家(如毛泽东、唐玄宗李隆基、诸葛亮、李岚清),他们的专业领域与艺术看上去并无多大关联,但是他们的艺术修养却是很高的。

艺术除了打通各领域的思想对接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是能帮助我们用一种审美的眼光看待人生的各种挫折和磨难,看淡物欲对人精神上的束缚,让我们用超然淡泊的心境去细细体验人生的美好和回归自然的本性。

在这一点上,艺术是起到了发展人类思维的感性精神层面的作用,这是对哲学的理性层面思考的一种很好的补充。

推荐阅读入门书目:

1、《美学三书:美的历程、美学四讲、华夏美学》     李泽厚

2、《听傅雷谈艺术》       傅雷

3、《美学散步》           宗白华

4、《谈美书简》           朱光潜

5、《人、屋、世界》       赵鑫珊

6、《儒生与画家》         李万康

7、《范曾谈艺录》         范曾

8、《画外只音》         戴敦邦

9、《游园惊梦——昆曲审美之旅》    于丹

10、《意境论》    蓝华增

推荐阅读经典书目:

1、《美学》              黑格尔(德)

2、《艺术哲学》          丹纳(法)

3、《美学原理  美学纲要》       克罗齐(意)

4、《康德美学文集》     康德

5、《达芬奇论绘画》      达芬奇

6、《艺术的故事》      贡布里奇

7、《唐诗、宋词、元曲800首》     上海辞书出版社

8、《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9、《何新论美》        何新

10、《人间词话》        王国维

五、文学领域

如果说宗教、哲学和历史是人类的精神大厦的总架构,其他各专业领域是整个知识建筑的外部装饰,那么文学可以理解为这个大厦内部的细节装饰材料。

这种装饰材料通常来源于生活中点滴的经验,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情感互动,滋润我们的心灵空间以达到与现实生活的完美契合。

所以,文学作品能帮助我们了解人际交流中所要注重的心理因素,提高自我的同理心。

文学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对情感的把握能力,提高人际沟通的水平、增强心理共情,对于人的情商的培养也有很大的作用。

文学如唐诗、宋词、小说,散文,都能帮助我们发展出对情感问题的细腻、敏锐的感受能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似乎更重视一个人的情商和品德,智力因素是排在后面的。

特别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注重的人际关系、文化心理、家庭伦理、沟通模式都需要有深刻的体验。

像西方的小说《红与黑》、《飘》、《百年孤独》等,中国的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鲁迅小说散文、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都是非常经典的文学著作。

推荐阅读入门书目:

1、《红楼梦》      曹雪芹

2、《三国演义》     罗贯中

3、《水浒传》       施耐庵

4、《务虚笔记》      史铁生

5、《家、春、秋》     巴金

6、《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德)

7、《老人与海》     海明威(美)

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米兰昆德拉(捷克)

9、《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法)

10、《飘》         玛格丽特密切尔(美)

推荐阅读经典书目:

1、《鲁迅全集》     鲁迅

2、《庄子显灵记》   范曾

3、《诗经三百》     孔子

4、《文心雕龙》     刘勰

5、《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

6、《浮士德》            歌德(德)

7、《卡拉马祖夫兄弟》    妥斯托耶夫斯基(俄)

8、《红与黑》            司汤达(法)

9、《巴黎圣母院》       维克多·雨果

10、《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要一个普通人,在繁杂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去阅读这些经典著作,确实在时间和精力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心灵不需要人文经典的滋养。

有没有读过这些经典,对于一个人形成新的价值观体系,正确的人生格局和导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如果确实存在着时间和精力有限的问题,除了宗教和文学的经典作品可以少量的阅读之外,哲学、历史和艺术这三个领域的一些经典著作的广泛涉猎,还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这是所有认识的起点,如果没有在这几个方面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会影响到对其他学科领域的吸收和消化进程。

我们必须有这样的信念:任何领域在最高的境界层面上都是一致贯通的,是可以相互印证借鉴的。

任何领域的学习和感悟,都是一个持续积累和逐步感悟的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人与人的学习差异,其中只有学习快慢、理解效率和天赋领悟力上的区分,在学习过程步骤上应该是一致的。

通过人文领域的经典阅读,帮助我们形成了正确思考问题的思路和价值观体系,不断提升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思维能力水平。

在这个学习积累的过程中,结合个人在其他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社会领域的兴趣爱好,广泛地涉猎相关的知识经验,并不断地将阅读经典的心得体验和感悟有意识地在生活和工作的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不断提升个人的人生阅历和综合素养,成为一个真正有“文化力”的人。

相关文章

  • 文化力十纬度(下)

    作者:黄铭峰本文大概3521字读完共需4分钟 三、历史领域: 笔者一直认为,一个没有记忆的民族,将没有自己的未来。...

  • 文化力十纬度(上)

    作者:黄铭峰 本文大概2349字,读完共需4分钟 如何提高对自我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层次和水平,笔者认为“文化力”...

  • 新时代的十个纬度

    新时代的十个纬度: 一,新文化:信仰,教育,文娱,历史,哲学 二,新农业:土地,种子,绿色,种植,养殖 三,新商业...

  • 工作梳理

    上帝视觉打造学校高纬度的竞争力,分以下四大板块: 一:软实力文化属性 培养五星少年(勇气,自信,坚韧,智慧,幸福)...

  • 地图经纬度

    关于经纬度十进制表示法 对于两个点,在纬度相等的情况下:经度每隔0.00001度,距离相差约1米;每隔0.0001...

  • 职业规划:木桶原理与十字圆环理论(下)

    前一小节中,已经谈到文化十纬度的问题。 十字圆环理论:宗教、哲学与艺术领域笔者把它们代表为“天”的部分,指人的精神...

  • 《坚毅力》7日读写第1天

    今天共读的内容是关于坚韧力的四个纬度。我想分别从这四个纬度反思一下自己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一、Growth:成长...

  • 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单个纬度上,比的是长度】 【在两个纬度上,比的是面积】 【在三个纬度上,比的是体积】 多维度打造竞争力。你要在至...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这个我也再看,还是好看的嘛! 不过还是要来分析一下! 这部电视剧以低纬度来演绎高纬度的世界。 以...

  • 未来主义

    身处当下及未来的纬度,在时空纬度下,究竟要带来怎样的改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力十纬度(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plzttx.html